1、鲁班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他是一个擅长制造精致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2、有一天,一个年青的木匠漫不经心肠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英俊无比的东西来。”

3、旁边的人听了,认为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青的木匠狂妄地说:“不是我吹牛,告知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略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4、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5、那位年青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6、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应用斧子的技巧,也就是说,想在大内行面前显示自己的本事,这种太不谦逊的可笑行动,就叫做“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7、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有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示用斧子的本领,脸皮也太厚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