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句子字字珠玑 句句箴言
1、 以自心应真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皆佛,无心外国,无心外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三
2、 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孜孜引路,令你 如愿而归!如果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样都不要放弃。
3、 菩萨于乞求者生难遭想,所以者何?若无乞者,檀波罗蜜则不满足,无土菩提则不可得。(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卷上,施主乞者增长品
4、 虽离生死,而于诸趣自在受生;虽现世间,而于涅槃人出自在;虽能了达生死涅槃无二无别,而常善巧饶益众生。“四十华严”卷七不厌世间,不乐涅槃。(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九
5、 此阴灭时,彼阴续生,如灯生暗灭,暗灭灯生。因现阴故,生中阴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狮子吼菩萨品
6、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黄金?珠宝?美玉?这些东西在世人眼里都很值钱,但是值钱就能够说它们很有价值吗?显然不是。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最值钱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没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价钱。就像智慧是绝对无价的,这就是佛常说的颠倒。
7、 静坐光阴深处,看春意渐浓,看花开满枝,看新绿摇翠,风含情,水含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采一朵白云的悠闲,携一缕柳韵的温婉,揽一份诗意入怀,静听风,枕花眠。花闲,人静,水碧,风清,禅房花木深,云水空禅心。
8、 成功源于自制。有大度心者才能自制。只有自制才能心安理得,集中精力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能自制的人是令人佩服的,那是生命中至高境界的显现。
9、 人必须不停地求知,不断地历练自己,令“自我功能”提升,才能正确 有效地处理问题,才有快乐和幸福。切忌采取逃避的态度,因为未经解决的 难题,会不断地困扰你,逃避是堕落和崩溃的原因。
10、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
11、 诚而向正,虽愚亦可用。佞而怀邪,虽智终为害。(宋)自得慧辉禅师(《禅林宝训》卷四)
12、 置身花海蜂群中的放蜂人生活何其艰辛,精神何其孤独,局外人难以 想象。
13、 恶念人皆有之,大善者也有小恶。关键在于,恶念一旦产 生,我们是顺应还是抵抗。
14、 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15、 思念礼供如来力,普覆我等有情众;诸法增益人天需,无子痛苦常远离;不舍菩提长善法,二障消除人天乐;远离暗冥魔害敌,供养怙主无恼害;速得禅定陀罗尼,习得胜慧消恶习。愿我临欲命终时,生彼净土莲花中;福智功德悉圆满,妙如光音王如来,得蒙授记愿欢喜。
16、 【生活禅语】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药自己好。同样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离轮回;自己的罪业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烦恼要自己断,才能获得解脱;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17、 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于日用而不知;想变体殊,趣业缘而莫返。茫茫今古,谁了本因?——《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18、 【天天禅语】对于有意识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之旅,但对于无意识地去生活的人来说,人生的确是一种大的惩罚。
19、 忏悔得美 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 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
20、 站在他们身边,我会不由得自惭形秽,我开始反观自己,细心体会着有与无、得与失、多与少、成与败,慢慢发现自己的心似乎在偏离最初的航向,偶尔也被外物所扰,深陷困惑,常常忽略心灵内在的情感需求。
21、 禅诗云:“有尘三界窄,无事一床宽。”心里的欲望太大,各种各样的杂念太多,无论遭际如何,无论收获多少,总归不会满意,世界如此广大,仍然处处受缚,不得自由;心里的欲望微小,凡事易于满足,一张小床,足够自己一夜无梦,睡得舒舒服服。
22、 如果一爱一你注定流泪,那么开春必定发出一爱一的芽蕊;也许一爱一你注定雷轰,那么过后必定绽放彩虹;假设一爱一你注定受难,那么真经里必定蕴藏一爱一的道禅。
23、 爱情,有的时候,不一定要拥有,因为,人与人的缘分,有的时候只是做她腕上的一颗红豆。爱情是禅,什么时候拥有了,一定要好好珍惜,千万别荒废了那些爱的时光。
24、 【人类灵感】 在人类的思维中,灵感是突发、奇特、美妙而富有创造性的,灵感主 管着成功和财富的大门。
25、 每个人的路途都是很长的,不要过多去留恋已经失去的东西。前方的路时时 刻刻都等着你去拼搏。生命原本就是一种恩赐,好好地去珍惜每一天的日子,好 好珍惜生活赐给你的一切。因为时间过去了,就真的永远都不能重来了!
26、 【慈悲喜舍、予乐拔苦】 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难之行,予乐拔苦,缔造清新洁净之慈济世 界,为修佛之道。
27、 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杂阿含经》卷十,第256经
28、 一堵墙,就是时空无法跨越的现实。岁月的痕迹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尘缘旧梦、超脱新生,只在一念之间,面对世界纵横交错的路,我们又该如何行走呢?
29、 【清雅基地】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云乡禅师
30、 每天睁开眼睛,做不完的事情正等着你,那是一种幸福,说 明你的生命还没有生锈。早晨是幸福的,百鸟有唱不完的歌,晨风有 走不完的路,朝霞有用不完的情。如锃亮滑轮不停地运转,生活的繁 杂在早晨变得简单,人生的丰富在早晨镀上色彩,生命的灿烂在早晨 补充能量。幸福的早晨永远不会生锈。
31、 唯有你从心灵深处承认、接纳、爱上你自己,你的生命才正式开始,才迈开旅程。这之前,你只是原地在打转,你只是在寻找那个你丢失的生命,你找不到自己,因为你已被所有其他的概念所覆盖,所牺牲,所淹没。
32、 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33、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不伤害众生,就是断恶;能利益众生,就是行善。小乘行者注重断恶,大乘行者重视行善。出离心,是断恶的起点;菩提心,是行善的动力。证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共同趋向。为个人的解脱而修证无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脱之道;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34、 拥有独立的思想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对道德的景仰、对天 地的敬畏、对众生的悲悯、是独立思想的源泉。
35、 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写成书,但你不能简单地照着书上写的智慧去生 活,因为生活只能是鲜活而灵动的,同样,你也必须保持灵活而敏感的心。
36、 不可一错再错 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就错、不肯悔过;二是不可一错再错、积重 难返。
37、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38、 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39、 当我们心念积极时,事情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而当我们心念消极时,事情会变得更糟糕。
40、 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云何为五?一日怨家,二日债主,三日偿债,四日本愿,五日真友。《五苦章句经》
41、 修行是一个人毕生的功课。修行是一种心性的锻炼,透过观照,去防 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达成圆融的精神世界。证严法师说:“心田要多播 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修行的重心就是不断地 调适自己,修正错误行为,日臻于善。
42、 眼界决定心界,胆识来自见识。倘若站在朝阳的高度,你的 眼界就能拓展到整个世界,天下万物自然而然收于你的心中。眼界的 宽度、心界的广度可以使你充分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并不断提升 你的见识。见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事物的本质、生命的本原便呈现 出来,让你彻底洞悉生命和人生。
43、 恒唯法师禅语人生学会宽容,让你的生活少很多烦恼;学会奉献,请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彼岸也连着此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活着自己的坚持,活着自己的单纯,活着自己的如痴如醉,活着自己的美丽梦想。
44、 地震是天灾,我为日本遭遇强烈地震悲悯,并且真心地为日 本震区人民祈福。战争是人祸,希望遭遇大地震的日本从此懂得真正 的反思。天灾和人祸的属性虽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同样悲惨。
45、 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性命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性命定是愉悦的。把自我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46、 有人说,人从出生到死亡,生命一截截变短,人生的过程是 减法。果真如此吗?我的答案恰恰相反:人从娘胎到坟墓,人生一 截截变长,生命的过程是加法。譬如过了今天又是周末,细想想,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又多拥有了一周,我们的生命是不是比一周前加 长了呢?
47、 佛告弥勒:若金银、琉璃、真珠、玛瑙、珊瑚诸宝,及诸乐具,不能令人离于老病死忧悲苦恼。弥勒,唯有正法能大利益,离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叶会
48、 【天天禅语】愿每个人都懂得爱的真谛:爱是奉献而非占有,爱是随缘而非强求,爱是坦诚而非谎言,爱是清净而非功利,爱是包容而非狭隘,爱是温暖而非冷漠,爱是智慧而非愚昧。请敞开你的心扉,将真爱的能量释放。
49、 无我为学问第一。调伏身心励令清净为持戒第一。利他不贪为布施第一。观照自心为口诀第一。知一切如幻为对治根尘第一。不同凡夫为行动第一。远离三毒为成就第一。一切不贪着为神通第一。常居卑下为忍辱行第一。舍离世事为精进第一。妄心不起为禅定第一。一切相不取不着为智慧第一。(古印度)阿底峡
50、 枝条在风中摇曳,百鸟在树丛歌唱,美丽晨光在大地上尽情 地将水彩泼洒。生命在这一刻变得丰盈,人生在这一刻变得明亮,灵 魂在这一刻得以安然,肉身在这一刻特别畅达。有一种清澈荡漾心 底,有一种欢愉袅然升起。朋友,迈开脚步吧,你的峰峦峡谷在等 候,展开翅膀吧,你的天空大海在期待。
51、 生活中,许多人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伤害。不管伤害你的人是无意识还是蓄意向你挑衅,心胸宽阔的人都应采取不和他一般见识的态度。暂时巧妙地躲开,就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悲剧。
52、 若众生需要,满山遍野的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如是,无经不深,无经不浅,无高无低,无大无小。众生的心若能吸收应用,即是微妙大法。
53、 要离苦,就必须远离不道德的行为;要得乐,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净慧
54、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对三宝的坚定信心决不动摇;无论我们身处顺境,还是正在遭遇逆境,我们对因果的深信也决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对上师三宝的虔诚和对因果轮回的深信,是起初由心的深处生起,中间与佛教真理相伴,最终与究竟实相合一的。
55、 让你到佛门来做事,来发心,不是佛要得你的好处,而是要把好处给你。为佛做事,不是佛占了我的好处,而是我得了佛的好处。
56、 【一花一草一世界,难易相成柔胜刚】1.一叶知秋,2.水满则溢,3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4.成功讲方法,一味地强硬不见得是最明智的。
57、 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58、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和挫折几乎都会交替出现,但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味自我惩罚、自我折磨永远与成功无缘。人生事业成败的关键,不在命运,而在于你能正视失败,敢于跨越人生的败点。
59、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却是他的整个世界。你要相信,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另外的一半在等待着你的团圆,所以你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谁会爱上你的笑容。这不是奇迹,只要你相信就一定会有。相信我!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还没有出现,那是因为你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60、 是诸缘起,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法性。(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
61、 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62、 欲修佛法,当勤精进。……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坏败之相,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法利,恐中坏故。《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63、 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炬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印光法师)
64、 很欣赏一种人,痛而不言,笑而不语。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厚实涵养,不由得产生敬意。好的人缘,若茶香,清水明镜;更是禅趣里的一种静,恍若空山虚怀若谷,恬淡宁心。
65、 既然生活的道路本来就是弯曲盘旋的,而且随处都有绝壁和死胡同,那我们更不应该盲目执著。只有随时调整方向,不断放弃错误的选择,才不会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莽撞失控或者停滞不前。
66、 生活中的禅意,于悲喜中去找找,于淡悟中去领会。有些事,其实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看重了,就会被事所困,乱于心;看淡了,就会悠闲轻松,静于心;看无了,就会海阔天空,修于心;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有起点,必有终点,不在于事,在于心。淡写念虑,静然后安;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67、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千里共禅娟,不怕离别,只怕不想念。但愿,花长好月长圆,你我永不离。
68、 每天生活有七诫:诫烟毒、诫色情、诫暴力、诫偷盗、诫赌博、诫酗酒、诫恶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69、 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成佛需要莫作诸恶,并尽量做到至善。这就要求一个人能够大爱无疆,把他人的痛苦看做自己的痛苦,想他人之所想,尽心行善,至善了无痕。
70、 无著贤菩萨生病,示现圆寂的征兆。弟子询问f:师会投生到什么净土?大师开示:“过去也有噶当派的大师发愿投生地狱。因此若是能够利益他人,投生地狱我也高兴。若是不能利益他人,我也不想投生到净土。无论如何,我虽然没有自主的能力,但我发愿投生为一个能够利益他人的生命。”
71、 勤劳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懒惰是贫穷的原因,贫穷是罪恶的根源。养成勤劳工作的习性,你就是个富有的人。(当代)星云《行为平坦的道路》
72、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诗人卢梅坡借梅雪之争,告诫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执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洒脱。
73、 学问不如人,能力不如人,钱财、地位、健康、长相……一切不如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假的,假的东西不如人,并无损失,反而正好可以念佛。凡夫稍有所长,便引以自恃,执假为真,若由此失去念佛,则所失太大。
74、 固执己见,虽闻佛法而不信,一句话——业障重。业障重,不能信佛,反而自诩,愚痴之极。
75、 《菜根谭》中这样说:“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身常放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和是是非非也就不能再欺骗蒙蔽自己。
76、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相生相克,相互克制并不全是坏事。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相克便是相互抑制,一个男人如能克制女人,让妻子能相夫教子那是美满家庭的必然条件。而如果反过来,丈夫克制不了妻子,让她反而风光过丈夫,在外打拼事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那就很可能出现破婚之不幸。
77、 喻如百千年垢腻,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大集经》卷十八
78、 不逐名利则杜外谤,不著文言则善悟理。悟理则本立而道生,杜谤则德孚而物化。可以自制,可以利他。不然学问愈多,去道愈远,学人愈盛,法门愈衰。——《法语一》
79、 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耕云先生
80、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慧开
81、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82、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达摩大师悟性论》忆昔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孚上座
83、 习禅,若不能证入与佛同等之境界,不但自身无受益,亦难以担当弘法 利生之责任。明心见性,必须具备坚固不退转之信心,金星不现,决不 可懈怠,否则,归家之日无有期。
84、 何因缘故诸法自性无?佛言: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85、 天地万物的奥妙,都可以从自性中求证怎样体悟自然之道?佛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
86、 什么是夫妻冷暴力?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等非正式的暴力行为。
87、 于诸财物中,信财第一胜;于诸滋味中,实语为第一。于诸寿命中,慧命为最胜,如法善修行,能得快乐报。《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88、 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华世间故。《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
89、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是白白浪费。——海涛法师
90、 人最难看见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张着眼睛向外看,把别人称斤论两,把世事说长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证严法师
91、 天人合一,宇宙的存在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只有“一”,里面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生也没有灭,得到这个“一”之后你想好,这个力量就变成好的力量;想坏,这个力量就变成坏的力量,这个“一”的力量随着心念的改变而改变。
92、 禅定,则耽受禅味为凡外,住着寂静为小乘;而大乘禅定,则在增加日常各种办佛法事的能力,使之坚忍与有镇定的功夫。(民国)太虚《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
93、 【最有禅意的句子】一时的灾难,不是一世的落难;提起信心,就能发挥志气与良能。
94、 无为法中,戒无持犯,亦无大小,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95、 愿心定,目标不在远处成功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刻开始,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96、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 使人易知。
97、 【佛心禅语】 修行的人要有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恭敬修善法。与一切境界绝 无分别执著,这是心真得到清净平等了,自他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行 愿完全相同,就成佛了。
98、 生活不是只有温暖,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但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懂得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对。
99、 温良、仁慈固然是做人的好品质,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只是与世无争,没有任何理想,机械地活着,这样的生命毫无价值。人生免不了竞争,要实现一个目标,哪怕这个目标很微小,也要主动争取,机会不垂青等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