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地处长三角腹地,居中靠东,通江达海;从地图上看,安徽省东北部的砀山县和萧县,如同一根犄角一样插入江苏徐州、山东菏泽、河南商丘之间,仅有南部与本省相连,为鲁豫皖苏四省交通要冲,其中萧县为安徽省第十人口大县。

萧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县境北、东两面与徐州市铜山区、丰县接壤,南连淮北市烈山区、相山区、杜集区、宿州市埇桥区,西交河南省永城市,西北邻砀山县。

萧国

夏朝末年,东夷族嬴姓萧氏先祖孟亏被夏王封为诸侯建立萧国,一直延续至西周初期,三监之乱后萧国灭亡,今境属宋国领地。

春秋时期,公元前682年萧叔大心因平定宋国内乱有功被封为子爵,在封地萧邑建立萧国,直至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灭,两个萧国均建国于今萧县城北5公里圣泉乡欧村西北。

萧县+杼秋县

公元前224年,秦国占领此地后,设萧县,县治萧邑故城,秦朝统一后延续不变。西汉建国后,又于今境内增设杼秋县、扶阳县,杼秋县治今孙庙乡老黄口,扶阳县治今县城西南六十五里,今境内萧县、杼秋县、扶阳县并存,西汉后期扶阳县升为扶阳侯国。

两汉之际,扶阳侯国降为扶阳县,公元23年刘秀曾被更始帝封为萧王。东汉前期,扶阳县再次升为扶阳侯国但仅维持两年即被除国,随后扶阳县亦废,今境内萧县、杼秋县并存,魏晋时延续不变,东汉开国大将朱浮即为萧县人。

承高县+龙城县

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今境归属变换频繁,东晋义熙七年即公元411年后杼秋县废,仅存萧县。北魏后期于今境内增设龙城县,县治今龙城镇东。北齐天保二年即公元551年,萧县改名承高县,承高县、龙城县并存。

萧县

隋朝统治时期,于公元586年废龙城县,并入承高县,公元598年承高县改名临沛县,公元606年临沛县复名萧县,唐、宋、金时延续不变,金朝元光二年即公元1234年于今永固镇设永堌县。

元朝至元二年即公元1265年,萧县、永堌县被撤销,今境属徐州管辖,公元1275年复置萧县,明、清时延续不变。清朝康熙六年即公元1667年,江苏、安徽两省分治后,萧县属江苏省徐州(府),明朝开国大将薛显、清末民初北洋名将徐树铮均为萧县人。

新中国成立后,萧县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1952年8月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合并成立安徽省,同年11月萧县划归江苏省,1955年萧县又划归安徽省,先后隶属于安徽省宿县专区、蚌埠专区、宿县专区、宿县地区,1998年改属地级宿州市管辖至今。

纵观萧县的历史,其古为萧国之地,秦朝统一前即于公元前224年设萧县,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北齐统治时期于公元551年改萧县为承高县,隋朝统治时期于公元596年改承高县为临沛县,后于公元606年复名萧县,元朝统治时期于公元1265年废萧县,后于公元1275年复置萧县,一直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萧县隶曾属于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划归安徽省至今。

萧县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下辖23个乡镇,201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20.2万人、户籍人口139.64万人,常住人口规模全省第七、户籍人口规模全省第十,2020年4月萧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