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创”字诗句

1、《遣闷》杜甫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

使尘来驿道,城日避乌樯。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

行云星隐见,叠浪月光芒。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

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

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

时清疑武略,世乱跼文场。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

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2、《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白居易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3、《相和歌辞•关山曲》马戴金锁耀兜鍪,黄云拂紫骝。

叛羌旗下戮,陷壁夜中收。霜霰戎衣故,关河碛气秋。

箭创殊未合,更遣击兰州。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

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

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4、《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沣壖萦带…清流茂》韦应物登高创危构,林表见川流。

微雨飒已至,萧条川气秋。下寻密竹尽,忽旷沙际游。

纡曲水分野,绵延稼盈畴。寒花明废墟,樵牧笑榛丘。

云水成阴澹,竹树更清幽。适自恋佳赏,复兹永日留。

2.关于创文的诗句,是要现代的

1.惟人,万物之灵.

2.众口铄金.

3.理无常是.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难易相成.

6.惊起一滩鸥鹭.

7.怎一个愁字了得.

8.却把青梅嗅.

9.沉醉不知归路.

10.凄凄惨惨戚戚.

11.载不动许多愁.

12.人比黄花瘦.

13.怎敌他、晚来风急?

14.感时花溅泪.

15.露从今夜白.

16.一览众山小.

17.星垂平野阔.

18.出师未捷身先死.

19.窗含西岭千秋雪.

20.白日放歌须纵酒.

21.舍南舍北皆春水.

22.春.

23.海.

24.南.

25.阳.

26.西.

27.宁.

28.公 私.

29.梦 马.

30.内 外.

31.阳 阴.

32.优 劣.

3.有关于创文的诗句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