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曲古诗画面

储光羲采用乐府旧题写了四首《江南曲》五言绝句,都是表现江南水乡民情风俗的,其主旨与古词相类.本篇是第三首.

/首句“日暮长江里”为以下三句诗所写情事布置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日暮”与“长江里”这两个分别表示时间与地点的片语一经组合,就会在读者的联想中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残阳斜照,深碧的江面上,闪动着桔红色的光点.景色迷人.

艺术次句“相邀归渡头”紧承首句.天色已晚,采莲的、打鱼的人儿都该回家了,一只只的帆船,满载着劳动的果实,竞相驶往渡口.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歌声、嘻笑声、此起彼落的打招呼的声音回荡在江面上,呈现一派欢乐的气氛.“相邀”二字就渲染了归渡头时人们这种快乐的情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绘“相邀归渡头”中的一个饶有意趣意的场景.船儿往前行,桨儿向后划,那水中的落花虽然尾随着犯儿前进,可总是进进退退、又止又行的.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用“来去逐船流”加以准确生动的表现.但是,诗人摄取这个镜头.的并不在于描写落花逐船的自然景象,而是借以映现此时此地青年男女们幽隐的情思.“如有意”三字赋予“落花”以生命,将其人格化,这样就使落花逐船流的自然现象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实际卜是写出了回归渡口途中,青年男女们驾着小船,相互追逐嬉戏的情景.这种情景,和《江南曲》古词中所写“鱼戏莲叶间”颇相仿佛.“如有意”是说好似有意又好似无意.在这些青年男女中间,或许有的已经建立了爱情关系,有的虽相互悦慕却没有说破,或者还只是一相情愿,而对方尚未理睬等等.不管怎样,在那种人多眼杂且又驾舟而行的场合,无论对小伙子还是对姑娘们来说,都不好有什么引人注目的举动.但热烈的恋情又使他们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他们只好利用手中的桨,拨弄着船儿,有意无意地追逐对方,或以歌笑传递信息,或以手势动作暗示点什么,以期满足他们心理上的某种要求.因此,透过这两句诗所展示的生活画面,我们可以窥见青年们那复杂而又微妙的内心世界.’

这首小诗描绘了长江里日暮时分两个互相联系的生活场景,并把它们放在优美的背景上有层次地层现出来,写得清新欢快而又含蓄深婉.特别是后两句,意象丰富,情思缠绵,令人玩味不尽.

2.江南曲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①《江南曲》是唐代李益写的一首乐府诗。

此诗以白描手法叙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的妇人的闺怨之情。前两句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后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

全诗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此诗用民歌体写作。

因为是民歌体,所以身为文人的李益有意用民间的口语写作。整首诗明白如话,自始至终是一个商人妇自怨自艾,或是向人诉说的口吻。

但是,整首诗明白如话,平易近人,那是指其语言而言,其内容却不平淡,而是平中有奇。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

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前二句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平易的,朴实无华的。

得瞿塘的商人,总是延误我的约期,表现了一种自然朴素,甚至显得没有半点斧凿痕迹的叙述口气。然而,后二句语言还是平易的,依然朴实无华;而内容却陡起波折,忽发奇想,忽出奇语:早知潮水有信,悔不嫁给弄潮儿。

那凌波逐浪的弄潮健儿,该是随潮按时的来去,唯独自己远出经商的丈夫,却屡屡延误归期,让她多少次白白等待。“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她是仅仅取其如期而至这一点,并非对弄潮儿有特殊的好感,更非真的要嫁给弄潮儿。

当然,丈夫自有丈夫的难处,她也未必真愿嫁给弄潮儿(在湖水中搏击、嬉戏的年轻人)。这一点她也未必不清楚,之所以发以出人意外的奇,出以始终未及的寄语,只是为了一吐长久的积怨,一泄所适匪人的悔恨。

思之切,恨之深,思、恨到了极点,便可能忽发天真之想,忽出痴人之语。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

“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

这种基于爱怜的怨怅,源于相思的气活,尽显江南女子的娇嗔之态。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

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

此诗平中有奇。一是整首诗以平易的语言表现奇崛的内容;二是以常语作为奇语。

后二句是奇语,但又是常语,并未刻意雕琢,似乎率尔而言,脱口而出,却成为传诵千年的奇语名句。②一首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的古代著名诗词。

汉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

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③《江南曲》是南朝诗人柳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的前二句描绘江南景致,点明时间,并引起下文,后六句写女主人公偶遇归客,向他询问丈夫的情况。表达了一位江南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久不见其归来的忧虑。

全诗婉曲喜人,音节雅亮,借作问答,语言朴素。这是一首闺怨诗。

诗借乐府旧题写江南女子思念远方游子的怅惘忧伤之情。诗的开头两句由写汀洲采苹而带出江南明媚的春色,笔墨寥寥而江南水乡风物宛然可想。

诗写汀洲采苹,大抵只是触物起兴,借以表达折芳寄远、相思怀人之意,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兴象”,而并非实写。这两句借采苹起兴写相思之情,使读者由芳草而想起美人,而江南如画的春色无疑也给思妇和她的相思平添了一段风情。

接下去两句说。

3.江南曲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一首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的古代著名诗词。

汉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

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江南曲》(汉乐府作品)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曲》是南朝诗人柳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的前二句描绘江南景致,点明时间,并引起下文,后六句写女主人公偶遇归客,向他询问丈夫的情况。

表达了一位江南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久不见其归来的忧虑。全诗婉曲喜人,音节雅亮,借作问答,语言朴素。

《江南曲》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江南曲》是唐代李益写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白描手法叙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的妇人的闺怨之情。

前两句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后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全诗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南曲》是唐代诗人于鹄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述一位女子随同伴一起郊游和观看祭江神的情景,这两句是一种铺垫,是环境氛围的描写。

后两句描述女子暗中占卜的情景。全诗通过描写女子的细微动作和复杂心态,抒发了女主人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江南曲》 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江南曲》-张籍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江南曲》唐 刘昚虚 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月长。

玉手欲有赠,裴回双鸣珰。 歌声随渌水,怨色起朝阳。

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江南曲》南朝:沈约 擢歌发江潭,采莲渡湘南。

宜须闲隐处,舟浦予自谙。 罗衣织成带,堕马碧玉簪。

但令舟楫渡,宁计路嵌嵌。 《江南曲》唐代:温庭筠 妾家白苹浦,日上芙蓉楫。

轧轧摇浆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沉。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含愁复含笑,回道问横塘。 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

流苏持作帐,芙蓉待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

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

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4.咏荷诗和江南曲的诗意

这首民歌又称《江南弄》,它是属于汉代乐府诗歌“相和歌辞”中的“相和曲”。这首民歌的通行版本标点是这样的: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之东,鱼戏莲之西,鱼戏莲之南,鱼戏莲之北。

对于这首民歌,古人今人有多种评品。有人认为,这是民歌,是重叠复唱的典范,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精妙在于不同方位的整体组合;也有人觉得,写得并不好,只是憨态可掬的单纯与质朴,更有人说,一个“鱼戏莲口十间”已经够了,那些南北东西的,全是废话。

笔者则认为,这些评价,还是没有体会到位,要想真正地理解这首民歌,首先要做的是:重新标点。

标点后的诗,应该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之东!” “鱼戏莲之西!” “鱼戏莲之南!” “鱼戏莲之北”

采莲是古代江南女子收获的劳动,也是难得的一种集体娱乐活动,更是男女青年相遇嬉戏的好机会。水面轻轻荡着的小船,欢乐的女孩儿,合唱起采莲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一这本来就是一首采莲歌,就是边劳动边唱的。忽然,一个女孩惊喜地叫起来: “鱼戏莲叶间!”女伴们的小船儿靠拢来。这时,又一个叫起来: “鱼戏莲之东!”又一个叫起来: “鱼戏莲之西!”于是, “鱼戏莲之南!” “鱼戏莲之北!”女孩子们全都欢快地叫起来,闹起来。

民歌本是源于生活,女孩子们观鱼时,鱼在水中是不清晰的,可是它动了就容易被发现,而这南北东西的发现,正是女孩们惊喜场面的写真。没有这些南北东西,诗就失了动感,离了生活;没有这些南北东西,将这首诗当成——个人的自我感受,而没有看到“集体”,诗少了热烈,也违背了采莲生活的真实。

原来,这是—群采莲姑娘群体语言的绝妙记录,这绝妙的语言描写,活活地画出了充满江南水乡情趣的美丽生活画卷和一大群天真健康活力四溢的采莲女娃。《江南可采莲》本来就是“相和曲”,就应该是一首有领唱有合唱的民歌。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