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煤的古诗

关于煤的古诗:《咏煤炭》

【原文】:

咏煤炭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关于煤的古诗

关于煤的古诗:《咏煤炭》【原文】:咏煤炭朝代:明代作者: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译文】: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

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

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

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3.关于煤炭的诗词

摘自 卖炭翁

唐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请大家给我写一首赞美煤的诗,长一点的,谢谢大家了

北 方 的 煤

作者:郭新民

北方的煤

山西的煤啊

在冰雪交加的年关

为南方的告急忧心如焚

一块块黑不溜秋的精灵

燃烧绚丽的火焰和激情

一块块有血有肉有汗有情的生命

灿然喷吐阳光、精神和博爱

有腊月恣雪的日子里

在时光深沉的记忆中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

在北方,在山西

那些侠胆义肝的煤炭

注定是熊熊燃烧的信念

是普渡众生的佛光

是解困驱寒的企盼

是掏心掏肝的奉献

是中南海心中郑重的牵挂

是万里神州众志成城的能量

北方的煤

山西的煤啊

遥望南天漫漫大雪

心潮澎湃 焦虑万分

想十万火急的灾情

想没有硝烟的战争

想寒冷、阴霾、恐惧、黑暗

想只争朝夕、多产快出

想无私奉献、英勇牺牲

千里万里的大雪啊

与千里万里的煤炭迢遥凝望着

是白与黑分明的比对

是冷与热决然的相视

雪,重重落在南方

火啊,燃烧在煤的心上

一车车煤

向南 向南 向南

一列列煤

向南 向南 向南

山西的煤

表里山河的煤啊

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

牢记着灾区泪眼迷蒙的瞩望

煤心似箭

煤情如涌

夜以继日拼命地采啊掘啊

恨不得把心掏挖出来

献给南方

献给灾区

献给我的母亲——祖国

2008年2月5日于太行

5.关于煤的诗歌

早春归山中旧居 薛能 绿草闭闲院,悄然花正开。

新年人未去,戊日燕还来。雨地残枯沫,灯窗积旧煤。

归田语不忘,樗散料非才清平乐 韩奕 晓云狼藉。淡淡烟中日。

柳絮欲飞无气力。满院绿阴清寂。

熏篝香恋残煤。画罗衣试新裁。

春尚有些寒在,银屏到晚慵开。南乡子 王吉昌火里六阴培。

炽艳心藏点黑煤。功表清冷真水象,神胚。

中气抽添自往来。赫赫振金雷。

烟雨弥漫*斗魁。造化自家天地合,心灰。

拍塞乾坤虞美人 周邦彦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版闲时按。一任傍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浣溪沙 晁端礼误入仙家小洞来。碧桃花落乱浮杯。

满身罗绮裛香煤。醉倒任眠深迳里,醒时须插满头归。

更收馀蕊酿新醅。

6.咏煤炭 诗意 全句

【名称】咏煤炭

【作者】于谦

【体裁】七律

【朝代】明朝

【作者简介】

于谦(公元1389年—1457年),字廷益,谥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兵部尚书,是一位民族英雄,其诗作多忧国忧民和表达自己的坚贞情操。著有《于肃愍公集》。

【原文】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

1.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古人认为天地未开时“混沌如鸡子”。

2.乌金-指煤炭。

3.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

4.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5.爝火燃回一句-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炬;浩浩;广大的样子。

6.洪炉照破一句-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

7.鼎彝-烹饪工具。鼎:炊具;彝:酒器。

8.元-依赖。

9.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10.铁石一句-古人以为铁石蕴藏在地下可以变成煤炭。意思是说: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予人类。此句和上面一句还有另一层意思: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

11.苍生-老百姓。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黑是宝金。

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暗夜最沉沉。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

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

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赏析①】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综上: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赏析②】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7.郭沫若的诗煤的全诗内容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8.苏轼的诗《石炭(煤)》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说的是冶铁业在苏东坡的倡导下完成了从木炭炼铁到煤炭冶铁的华丽转身背景资料:苏东坡知徐州时的利国,是一个年产生铁154万斤的冶炼中心。

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大家冶户,藏镪巨万,而守卫却严重不足,常为盗贼所窥。 苏轼由利国监的守卫,想到徐州的安全,进而考虑到京东之安危,心焦如焚。

而此时河北因“地方保护主义”,又禁止利国之铁北上,利国近四千人的冶炼从业者又面临失业之虞……。爱民如子且忠心为国的苏东坡一方面为利国的冶铁业据理力争,另一方面,又从安全考虑,征“有材守而忠谨者”,“授以剑刃刀槊,教之以击刺。

”以达到以冶护冶、以冶守冶的目的。是以“冶户皆悦而听命,奸猾破胆而不敢谋也。”

为民计,为国计,苏轼此举真可谓一举两得,利国利民。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苏东坡以个人之力不仅使利国的冶炼业得以巩固,而其于元丰元年冬天在彭城西南白土镇所发现的石炭也被其推荐到利国用来炼铁。

利国的冶铁业在苏东坡的倡导下完成了从木炭炼铁到煤炭冶铁的华丽转身。此举不仅是宋代冶铁业的一大创举,也使得利国的冶铁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他在《石炭行》中说:“……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铄石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安可樵,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腰斩长鲸为万断。”

在苏东坡初任徐州知州时,利国有冶户36户,每个冶户中采矿、冶炼铁的从业人员达百人,计整个利国从事冶炼业的人员达近4000人。加上其他组成人员,宋元丰元年时,利国居民已过万人。

此时再加上苏东坡的推波助澜,利国的财富与人口即使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也是相当可观的了。 此后一段时间,利国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路两侧的房屋鳞次栉比,兴旺繁华的场面让一水之隔的留城与之相比也要相形见绌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