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中的变形是什么意思

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诗歌,而读懂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诗歌为什么会有语言的“变形”呢?因为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既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又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省略句子成分、颠倒词序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把握词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你不妨查找一些工具书,了解以上诗句词性活用的奥妙。

注意诗词的省略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与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对于这首诗,你能够补出作者省略的“三问”吗?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样的省略使诗意更具跳跃性、含蓄性。

还原颠倒的语序

■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主、宾换位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还原颠倒的语序,是为了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诗歌中语序颠倒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辨析其中蕴藏的“变形”规律吗?

2.诗歌中的变形是什么意思

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诗歌,而读懂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诗歌为什么会有语言的“变形”呢?因为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既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又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省略句子成分、颠倒词序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把握词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你不妨查找一些工具书,了解以上诗句词性活用的奥妙。注意诗词的省略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与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对于这首诗,你能够补出作者省略的“三问”吗?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样的省略使诗意更具跳跃性、含蓄性。

还原颠倒的语序 ■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主、宾换位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还原颠倒的语序,是为了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诗歌中语序颠倒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辨析其中蕴藏的“变形”规律吗?。

3.七言诗句

带“水”字的古诗词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亲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斜晖脉脉水悠悠。

《梦江南》温 庭 筠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李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锝《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国山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梦江南》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都给你贴上,你只选七言诗吧。

4.解释什么是诗歌变形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分类:(1)现代风体诗歌(2)现代格律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1)叙事诗(2)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1)格律诗(2)自由诗(3)散文诗(4)韵脚诗。

5.《小学古诗八十首》中没有的古诗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本诗从大处落笔,状写襄阳一带的壮丽山川,气势雄浑,意境空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成为千古名句。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 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制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全诗没有一字写寺,所写的都是寺外的环境,更见古寺的幽深。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本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