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登临诗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题沈隐侯八咏楼 崔颢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题沈隐侯八咏楼 崔颢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②,

独怆然③而涕④下

2.关于登楼的诗句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3.有关登楼的诗句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4.什么是登临诗

镇江多景楼,自宋以来虽迭经兴废,但始终是文人士子登临游赏的名胜之地.两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1)北宋时期,登临主体是一群文人雅士,登临性质属于旅游,主要抒写游赏娱乐之情,体现的是“乐感”意识;(2)宋室南渡至南宋中后期,登临主体是一群忧国志士,登临性质属于壮游,主要抒写慷慨激越的复国之志,体现的是“忧患”意识;(3)宋末元初,登临主体是一群遗民隐士,登临性质可称之为神游,主要抒写黍离之悲,体现的是“悲感”意识.两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的历时态嬗变,展现出两宋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人士子的心路历程,具有独特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两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从游赏娱乐、慷慨励志到黍离悲歌三个阶段的嬗变,在中国古典文学长廊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一个特定的视域,展现出两宋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人士子的心路历程.综观历代多景楼登临诗词,唯有在两宋时期,才表现出极为动态的特征.自宋以后,元、明、清时期仍有许多多景楼登临诗词,但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作品呈现出南宋及宋元鼎革之际的独特面貌.事实上,宋以后的多景楼登临诗词,完成了一次反拨与回归,回归到了北宋时期那种普适性的情感抒写:登临览胜与思乡怀远.两宋多景楼登临诗词,属于其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创作群体,因而具有独特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5.李白登临谢脁楼的诗句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扩展资料: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

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

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

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

“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

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

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

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

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

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

6.李白登临谢脁楼的诗句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扩展资料: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

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

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

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

“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

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

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

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

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

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

7.有关登高的诗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范灯 【忆长安·九月】

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朱庆馀 【旅中过重阳】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

贾岛 【登楼】

秋日登高望,凉风吹海初。山川明已久,河汉没无馀。远近涯寥夐,高低中太虚。赋因王阁笔,思比谢游疏。 ,今日为谁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