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卷的古诗鉴赏怎样答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

(4)夸张。(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

2.古诗的有关知识(带答案),试卷形式

一、判断题。

(共 18 分) 1. ( 6分)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画“T”;错误的画“F”。 (1)学而时习(学习)之( ) (2)不亦说(用“悦”,愉快)乎( ) (3)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 (4)孔文子何以谓(称,叫)之“文”( ) (5)敏(敏捷)而好学( )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在那里)( ) ——————————————————————————– 2. ( 12分)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对的填“T”,错误的填“F”。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 )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 ( ) (3)未果,寻病终。

译:没有结果,一直寻找到病死。 (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道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听得见。 ( ) (5)众妙毕备。

译:许多好处都说不完。 ( ) (6)宾客意少舒 译:宾客心情觉得稍微好了些。

( ) (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种声音。

( ) (8)未尝识书具。 译:(仲永)不曾认识书籍和学习用具。

( ) (9)忽啼求之。 译:忽然哭着向他父亲请求。

( ) (10)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当即写了四句诗,并题写上自己的名字。

( ) (11)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待他的父亲,有的用钱求他。

( ) (1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命令写诗,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比。

( ) ——————————————————————————– 二、单选题。(共 8 分) 3. ( 2分) 根据句意,将排列正确一项填在横线上。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这里,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书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 4. ( 2分) 选出下面四句描写不同类的一项 [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5. ( 4分) 选词填空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________,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A.气势 B.气概 C.气魄 (2)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________。 A.赞歌 B.赞扬 C.赞美 (3)把中原大地________南北两面。

A.劈成 B.分成 C.切成 (4)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________! A.开始 表演 B.出现 上演 C.发源 上演 D.发源 扮演 ——————————————————————————– 三、填空题。(共 8 分) 6. ( 2分) 按注音填字。

①sh&_________忽如拳如豆 ②万l4i________此都寂 ——————————————————————————– 7. ( 6分)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的特点以象征君子的品格。从下面分别选出象征的内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中通外直( ) (4)不蔓不枝( ) (5)香远益清( ) (6)亭亭净植( ) A.为人虚心正直 B.不结党营私,不攀缘权贵 C.不为世俗间恶习所污染 D.卓然自立,坚守节操 E.洁身自好,不献媚讨好 F.人的美德可以传播久远 ——————————————————————————– 四、多选题。(共 22 分) 8. ( 2分) 下面各句中“故”字意义相近的两项为 [ ]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 9. ( 2分) 找出下面句中的时间副词,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 ] 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C.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 D.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 10. ( 2分) 选出正确的两项。

[ ] A.《桃花源记》,作者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成语“世外桃源”来源于此。 B.清朝张潮写的《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形象而逼真地摹写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写法上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唐初四杰”。 ——————————————————————————– 11. ( 2分) 诗句、题目及作者搭配有错误的两项是 [ ] A.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杜甫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辛弃疾 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夜雨寄北》刘禹锡 ——————————————————————————– 12. ( 2分) 下列加粗的词注音、字形全对的两项是 [ ] A.缘溪行(y2n) 邑人(y@) 豁然开朗(hu^) B.问津(j9n) 叹惋(w3n) 阡陌交通(qi1n m^) C。

3.带题目有七行的古诗

带题目有七行的古诗。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古柏行

作者: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年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草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4.带有诗的诗句有哪些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 刘禹锡

谁将诗卷掷江流,定不与江东向流。—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黄仲则

吟君别我诗,怅望水烟际。—–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 曹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 李白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李商隐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苦寒行 曹操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5.带好字的古诗

1、相关古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3、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简析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6.带有愁绪的古诗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wanqun

一、表现愁绪的诗句:1、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4、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二、关于描写《春》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唐】孟浩然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唐】杜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宋】叶绍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朱熹三、夏天景物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赵师秀·宋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刈麦》 唐 ·白居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四、描写秋天的诗词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刘禹锡·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带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望采纳

8.古诗的有关知识(带答案),试卷形式

一、判断题。

(共 18 分) 1. ( 6分)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画“T”;错误的画“F”。 (1)学而时习(学习)之( ) (2)不亦说(用“悦”,愉快)乎( ) (3)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 (4)孔文子何以谓(称,叫)之“文”( ) (5)敏(敏捷)而好学( )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在那里)( ) ——————————————————————————– 2. ( 12分)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对的填“T”,错误的填“F”。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 )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 ( ) (3)未果,寻病终。

译:没有结果,一直寻找到病死。 (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道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听得见。 ( ) (5)众妙毕备。

译:许多好处都说不完。 ( ) (6)宾客意少舒 译:宾客心情觉得稍微好了些。

( ) (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种声音。

( ) (8)未尝识书具。 译:(仲永)不曾认识书籍和学习用具。

( ) (9)忽啼求之。 译:忽然哭着向他父亲请求。

( ) (10)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当即写了四句诗,并题写上自己的名字。

( ) (11)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待他的父亲,有的用钱求他。

( ) (1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命令写诗,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比。

( ) ——————————————————————————– 二、单选题。(共 8 分) 3. ( 2分) 根据句意,将排列正确一项填在横线上。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这里,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书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 4. ( 2分) 选出下面四句描写不同类的一项 [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5. ( 4分) 选词填空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________,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A.气势 B.气概 C.气魄 (2)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________。 A.赞歌 B.赞扬 C.赞美 (3)把中原大地________南北两面。

A.劈成 B.分成 C.切成 (4)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________! A.开始 表演 B.出现 上演 C.发源 上演 D.发源 扮演 ——————————————————————————– 三、填空题。(共 8 分) 6. ( 2分) 按注音填字。

①sh&_________忽如拳如豆 ②万l4i________此都寂 ——————————————————————————– 7. ( 6分)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的特点以象征君子的品格。从下面分别选出象征的内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中通外直( ) (4)不蔓不枝( ) (5)香远益清( ) (6)亭亭净植( ) A.为人虚心正直 B.不结党营私,不攀缘权贵 C.不为世俗间恶习所污染 D.卓然自立,坚守节操 E.洁身自好,不献媚讨好 F.人的美德可以传播久远 ——————————————————————————– 四、多选题。(共 22 分) 8. ( 2分) 下面各句中“故”字意义相近的两项为 [ ]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 9. ( 2分) 找出下面句中的时间副词,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 ] 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C.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 D.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 10. ( 2分) 选出正确的两项。

[ ] A.《桃花源记》,作者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成语“世外桃源”来源于此。 B.清朝张潮写的《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形象而逼真地摹写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写法上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唐初四杰”。 ——————————————————————————– 11. ( 2分) 诗句、题目及作者搭配有错误的两项是 [ ] A.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杜甫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辛弃疾 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夜雨寄北》刘禹。

9.语文卷的古诗鉴赏怎样答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10.古诗75首大全带诗意

1、江南(汉乐府)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 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长歌行(汉乐府) 【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 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理解】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敕勒歌(北朝民歌)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4、咏鹅(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5、风(李峤)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咏柳(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 【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理解】我从小离开家乡年老才返回,我的乡音没变头发却已稀疏。

家乡的儿童看我是远方的客人,他们笑着问我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 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11、凉州词(王翰)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理解】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

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12、出塞(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理解】还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离家乡的将士仍未回还。

要是现在有像李广那样的统帅,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侵扰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理解】冒着深秋冷雨,连夜到吴地,第二天清晨客人就要离去。

客人走后,独留江南的我就像楚山一样孤单寂寞了。你回到洛阳,若是亲人们问起我,就说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晶莹透明,官场得失置之度外。

14、鹿柴(王维) 【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理解】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影,只是偶尔听到来自林中的说话声。落日的余辉返照射入林海深处,又透过密林映照在幽暗的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理解】清晨一场细雨使渭城空气格外清闲,旅舍那么明净,柳枝也像梳洗了一番。请您干了这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就是那里的外来人了,每次到了节日的时候更加思念亲人。在那遥远的家乡亲人们登高望远的时候,他们头插茱萸偏偏只少了我一个人吧! 17、静夜思(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

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18、古朗月行(李白) 【原文】小时不识月,呼。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