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的章法其作用是什么

所谓章法,就是篇章结构的方法,也就是谋篇布局的技巧。

前呼后应,是一种章法;彳了五流水,是一种章法;环环相扣,是一种章法;笔断意连, 还是一种章法。而且一个作品中间,并不一定就是一种章法,正所谓花开两 朵,各表一枝。

粗略地说,章法就是珠子和绳子如何贯穿的问题。珠子有大小,线有显隐,关键是提起绳子来,珠子是不是会散落一地。

诗词没有章法,就像一张 没有层次感的照片或者画,看上去干瘪苍白。而有了章法,则品味丰富,余 韵悠长,起伏跌宕,精彩纷呈。

2.诗歌的章法结构有哪些

诗歌的章法结构为:起、承、转、合。

1、起,是诗篇的开头,一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山,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

2、承,是承接上文,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要扣合首联,连贯自然;要有意为之地去寻找既能承接“起”,又能启下的元素。

3、转,是诗意转折,照顾前后,其基础是跟“承”有情绪逻辑上或事实逻辑方面的关系,把诗境向前推进一步。

4、合,是全诗的结尾,要精炼含蓄,束收全篇。作为章法构成的结束,要与起相呼应,才能使构成在章法上融为一体。

扩展资料:

起、承、转、合之法,为自古以来众多诗人实践的总结。起、承、转、合,反映了近体诗章法结构的一般规律,但并非独一法门。诗贵自然,亦重体式结构上的多种变化。一首好诗,在章法上的最高要求是浑然一体,不辨起束,所谓“圆转如弹丸”,即指此而言。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非烹炼无以得工。因此今体诗不如古诗之高远浑厚。

而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起承转合

3.诗歌的章法结构有哪些

诗歌的章法结构,可 以归结为“起”、“承”、“转”、“合”。

律诗的起承转合比如,该仄字的时候,为了表达出平声字的效果,就会采用阴平。我们都知道,绝句有四句,律句,有八句。

下面,就以律句为例,来交流起承转合。 律句,共八句起:就是起句,1,2句为起句承:就是承句,3,4句为承句,也就是颌联转:就是转句,5,6句为转句,也就是颈联合:就是合句,7,8句为合句起句如果有对仗,也称“首联”;合句如果有对仗,也称尾联七律、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来做的。

首先,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点:起承转合,四者,同样重要。

现在我们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二点: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四个部分里,随便哪个部分,与其他三个部分,是不同的。

独立性,就是区别于其他三个部分的排它性、唯一性。比如,仰泳的时候,只能仰泳,使用别的姿势,就是错误。

律诗中,起句就只能是起句,按照起句的要求去做。 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个根据内容,具体由自己把握。

通常首句入韵(压韵),以不对仗为佳。首句不压韵,则以对仗为佳。

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三点:连贯性。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我们根据李白的此首作品,来具体说连贯性。

颌联的“此地”,就是连接起句的景。 把承句与起句,进行连接,不使其断裂。

转句的“浮云”,对应承句的“孤蓬”。“浮云”接“万里”合句以“挥手”接转句的“故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就好象刚才我们讲的混合泳。 四个动作,相互是连接的、连贯的,既是独立的,又具有连续性。

不是游完了仰泳,爬上岸,再跳下去游,而是在池中,连续的动作。把这几个字联想成一幅画 果然起承转合 很是优美律句,共八句起:就是起句,1,2句为起句承:就是承句,3,4句为承句,也就是颌联转:就是转句,5,6句为转句,也就是颈联合:就是合句,7,8句为合句起句如果有对仗,也称“首联”;合句如果有对仗,也称“尾联”;七律、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来做的。

首先,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正因为这四个部分的不一样性,才使律诗更美。

那么,具体到创作过程中,就不可以把起句写成承句。

4.古诗在章法结构上的形式有哪些

1、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2、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3、六言体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

4、七言体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

5、杂言体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扩展资料

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上声29韵: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yǔ)、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30韵: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体诗

5.请问古诗章法中讲究的“一擒一纵”“忽疏忽密”是什么意思

一擒一纵本是佛教术语,擒的意思就是夺其思路,纵就是放任自流,在诗词章法中采用先标明主题(即我要表明的是什么),再用散文的写法(指散得开)的就叫一擒一纵。试举一例: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首联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紧扣“暮雨”和“送别”这一主题,让人一看就知道俩人的友情很深厚,这就是“擒”,但作者没有进一步说明两人的友情有多深,分别时怎么恋恋不舍,而是用了较大的篇幅去写景,以景寓情,这就是“纵”。

忽疏忽密原为书画用语,指作品有的地方忽而稀疏,有的地方忽而浓密,从而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用在诗词章法上时就是突出重点,该重写的时候就浓笔重墨,不必重写的地方就一笔带过,像《木兰诗》就是忽疏忽密的代表作,《木兰诗》虽然是顺叙,但却只选择了木兰代父出征和得胜归来的情景作为重点描写,中间征战的部分只用几句就带过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