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髫在古代的意思

垂髫,拼音chuí 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中文名

垂髫

外文名

early childhood

注 音

ㄔㄨㄟˊ ㄊㄧㄠˊ

归 类

年龄代称

目录

1 解释

2 典籍

3 相关名称

解释

编辑

垂髫,亦作垂龆 。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典籍

编辑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清戴名世《姚符御诗序》:符御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1]

相关名称

编辑

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中寿:八十岁。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2.表示年龄的诗句

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3.含有年龄的诗句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至3岁)

龆年(8岁)

幼学、垂髫(10岁)

及笄(女子15岁)

破瓜(女子16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半百、知命、天命(50岁)

艾老(50岁以上)

花甲、耳顺(60岁)

古稀(70岁)

杖朝、耋(80岁)

米寿(88岁)

九秩、耄(90岁)

期颐(100岁)

茶寿(108岁)

百十(110岁)

上寿(120岁)

4.描写人年龄的诗句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垂髫的解释

垂髫:亦作“垂龆 ”。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清]戴名世《姚符御诗序》:“ 符御 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6.王之涣的诗句什么诗句是爬得越高看得越的诗句

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