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黑字的诗句

黑: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白居易《黑潭龙》 胡歌 —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不寐 —杜甫 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

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气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边上晚秋 —杜牧 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

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 —龙移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韩偓 —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白居易 —自问 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李贺《北中寒》 青。

2.形容黑暗的诗句

描述“黑暗”的古诗句:

1.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释义: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2.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释义: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4.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释义: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5.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释义: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6. 《贺新郎·九日》

宋代: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释义: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

7.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释义: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8.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宋代:陆游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释义:忽地一声轰鸣,我的天坛藤杖化作赤龙飞腾;雷声隆隆,大雨倾盆,四边山峰一片昏沉。

9. 《醉落魄·咏鹰》

清代:陈维崧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释义:月色昏沉,沙滩惨黄。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10.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宋代:唐庚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释义: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3.哪些诗句中带有”黯”这个字眼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北朝·江淹《别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唐·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唐·郭震《古剑篇》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唐·王昌龄《塞下曲》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唐·薛涛《四友赞》

乱魂无据,黯黯只寻来处路。

——北宋·李之仪《减字木兰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北宋·柳永《蝶恋花》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北宋·秦观《风流子》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北宋·苏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南宋·吴文英《惜黄花慢》

4.带夜的诗句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贺雨」白居易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白居易

「月夜登阁避暑」白居易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春雪」白居易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白牡丹(和钱学士作)」白居易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慈乌夜啼」白居易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村居苦寒」白居易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纳粟」白居易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新制布裘」白居易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白居易

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续古诗十首」白居易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古风」李白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夜坐吟」李白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李白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长干行二首」李白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古朗月行」李白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白纻辞三首」李白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破阵子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

青苹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凤衔杯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采桑子

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木兰花

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 ——诉衷情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诉衷情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鹧鸪天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临江仙 梅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多丽 咏白菊

5.暗用典故的诗句

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

6.有暗字和香字的古诗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

“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

“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

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

“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

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