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江南女子浣纱的诗句

搜出一些供参考,但很少的描写细致的。

【棹歌行】 梁简文帝萧纲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

从来入弦管。讵在棹歌前。

〖相和歌辞·江南曲〗(丁仙芝)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昨暝逗南陵,风声波浪阻。入浦不逢人,归家谁信汝。

未晓已成妆,乘潮去茫茫。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始下芙蓉楼,言发琅邪岸。急为打船开,恶许傍人见。

【全唐诗·卷019】〖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二首之一〗(张子容)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全唐诗·卷021】卷026:094〖杂曲歌辞·江上曲〗(李嘉祐)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鸬鹚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全唐诗·卷026】卷051:008〖浣纱篇赠陆上人〗(宋之问)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车。

春风艳楚舞,秋月缠胡笳。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永割偏执性,自长薰修芽。

携妾不障道,来止妾西家。【全唐诗·卷051】〖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全唐诗·卷125】〖杂诗〗(王维)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全唐诗·卷126】〖辋川集·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全唐诗·卷128】〖浣纱女〗(王昌龄)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全唐诗·卷143】〖河上逢落花〗(万楚)河水浮落花,花流东不息。应见浣纱人,为道长相忆。

【全唐诗·卷145】〖耶溪泛舟〗(孟浩然)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全唐诗·卷159】〖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李白)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全唐诗·卷176】〖西施〗(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全唐诗·卷181】〖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李白)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全唐诗·卷181】〖浣纱石上女〗(李白)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全唐诗·卷184】〖江上曲〗(李嘉祐)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全唐诗·卷206】〖越女词〗(鲍溶)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忽惊春心晓,不敢思君子。

君子纵我思,宁来浣溪里。【全唐诗·卷486】〖越溪怀古〗(施肩吾)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

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全唐诗·卷494】〖寓怀〗(许浑)南国浣纱伴,盈盈天下姝。

盘金明绣带,动佩响罗襦。素手怨瑶瑟,清心悲玉壶。

春华坐销落,未忍泣蘼芜。【全唐诗·卷528】〖春游望仙谷〗(储嗣宗)清无车马尘,深洞百花春。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登山采樵路,临水浣纱人。

若得心无事,移家便卜邻。【全唐诗·卷594】〖新刺袜〗(徐夤)素手春溪罢浣纱,巧裁明月半弯斜。

齐宫合赠东昏宠,好步黄金菡萏花。【全唐诗·卷711】〖江南曲〗(李叔卿)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

风似箭,月如弦,少年吴儿晓进船。郗家子弟谢家郎,乌巾白袷紫香囊。

菱歌思欲绝,楚舞断人肠。歌舞未终涕双陨,旧宫坡阤才嶙隐。

西山暮雨过江来,北渚春云沿海尽。渡口水流缓,妾归宵剩迟。

含情为君再理曲,月华照出澄江时。【全唐诗·卷776】〖浣纱女〗(皎然)(一作王维诗,题云白石滩)清浅白沙滩,绿蒲尚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全唐诗·卷818】【旧爱灵溪渡风物之美,归途由浙而江,即目成咏】黄竹弄口雨初晴,灵溪渡头水渐生。

两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鸥鹭我同盟。风环摇日浣纱影,云杵打波舂稻声。

少日。

2.描写”江南女子浣纱”的诗句有哪些

1、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李叔卿《江南曲》

释义:湖上的女子,江南的花朵,春天女子在湖边洗衣服。

2、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柳永《夜半乐》

释义:岸边站立着三三两两的洗衣服的女子。

3、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吴伟业《圆圆曲》

释义: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

4、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释义:女子在洗衣服,子女在做饭。

5、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王贞白《芍药》

释义:我只好隔着滚滚的水流,无限感叹你的美貌而以了啊。

6、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孟浩然《耶溪泛舟》

释义:。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

7、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李白《咏苎萝山》

释义: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8、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鲍溶《越女词》

释义:越国女子妆容姣好,在清浅的溪水边洗衣。

9、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

释义:谁会可怜容貌姣好的女子,因为贫穷只能在江边洗衣。

10、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王维《西施咏》

释义: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3.古代诗词中浣纱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灌纱,洗衣,典出南朝 宋•孔灵符(会稽记。

“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浙江绍兴)罗山 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又,“诸 暨县北界有罗山,越时西施郑旦所居,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晒纱处,今 名亡罗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十 七引)相传,春秋时美女西施曾于会稽罗山涤纱,后世因用作咏西施 或美女的典故靡•王维(洛阳女人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 浣纱。”

唐•张子容《春江花月夜二 首》其一“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唐•李白《送祝八之江东陚得 浣纱石》:“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

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 在。……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4.西施浣纱古诗词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简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言颇是。 —————————————————————————————————————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5.西施浣纱古诗词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简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

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

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此言颇是。 —————————————————————————————————————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6.浣溪沙诗句

(唐五代)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唐五代)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唐五代)张泌《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北宋)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北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北宋)周邦彦《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南宋)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南宋)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南宋)辛弃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南宋)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哪个

7.关于芙蕖的诗句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采莲曲~隋·殷英童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二首》梁·简文帝(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

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咏江南可采莲》南朝·梁·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同心芙蓉》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玄峰朗月光。

未及清池上,红叶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本应嘉祥。

徒歌江上曲,谁见缉为裳。 《赋得涉江采芙蓉》南朝·陈·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采莲曲》陈后主 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低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采莲曲》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曲池荷》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子夜吴歌(其二)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

8.有一首诗词,里面有浣纱,青衣,回眸等

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王。”

郑玄注:“皆所以顺时气也。”

《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

青色或黑色的衣服

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辛道度)游学至 雍州城 四五里,比见一大宅,有青衣女子在门。 度 诣门下求飧。”

《梁书·侯景传》:“后 景 果乘白马,兵皆青衣。”

唐刘禹锡《和乐天诮失婢榜者》:“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

《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李元)正观玩间,忽见一青衣小童,进前作揖。” 《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和沈寿崇一起来到沈寿崇在驸马府居住的庭院中,远远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身着一身儒雅青衣便服站立在院中。”

穿青衣或黑衣的人

(1)指侍女、宫女。

三国魏曹操《与太尉杨彪书》:“有心青衣二人,长奉左右。”《北史·后妃传序》:“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2)婢女;侍童。

汉蔡邕《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南朝梁费旭《和肃记室〈春日有所思〉》:“芳树发春晖,蔡子望青衣。”

唐谷神子《博异志·许汉阳》:“ 汉阳 束带上岸投谒,未行三数步,青衣延入内厅,揖坐云:‘女郎等易服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遥见小车来,二青衣夹随之。”

青衣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红粉能诗者多,青衣能诗者最少。”

(3)指乐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八角鼓乃青衣数辈,或弄弦索,或歌唱打诨,最足解颐。”

《红楼梦》第十三回:“两班青衣按时奏乐。”

(4)指役吏,差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神取方版,命笔,不知何词,使青衣执之而去。”

儒生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李抱玉主课青衣,胄名奏授祭酒。”

明清时生员名目之一

《明史·选举志一》:“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

《清史稿·选举志一》:“(考列)五等,廪停作缺。原停廪者降增,增降附,附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

老舍《四世同堂》二四:“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指“青衣神 ”

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山不甚高,绵延有九山头,故又名九顶,旧名青衣山。青衣,蚕丛氏之神也。”详见青衣神”。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