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立字的诗句

1、久立香车催欲上 宋 苏轼 《南乡子·绣鞅玉环游》

2、宝钗小立白翻香 宋 辛弃疾 《虞美人·夜深困倚屏风后》

3、立尽荷香 宋 陈允平 《齐天乐 泽国楼偶赋》

4、炉香侍立亲 唐 刘得仁 《寄姚谏议》

5、焚香抱简凝神立 唐 陆龟蒙 《句曲山朝真词二首·迎真》

6、窥鱼翘立荷香里 唐 刘象 《鹭鸶》

7、试香闲立御炉前 唐 和凝 《宫词百首》

8、披香立雪 唐 贯休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舜颂》

9、千重香拥龙鳞立 唐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天复三年作)》

10、香宜闲静立 唐 王驾 《次韵和卢先辈避难寺居看牡丹》

11、晴街春色香车立 唐 牛峤 《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凤》

12、满身香汗立东篱 明 唐寅 《墨菊图》

13、清护祠香立翠寒 宋 陈著 《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

14、饥鸟立香台 宋 董嗣杲 《西林寺》

15、落梅香里立栏干 宋 何应龙 《东风》

16、桂枝香里立多时 宋 胡仲弓 《宫词》

17、焚香却立叹奇哉 宋 李流谦 《又次韵彦博游无为寺二首》

18、三更自倚秋香立 宋 苏泂 《次韵九兄秋吟五首》

19、落梅香裹立多时 宋 徐文卿 《南涧小饮夜过景德次仲止韵》

20、一屏香锦立春风 宋 姚勉 《花障》

21、一屏香锦立春风 宋 姚中一 《花障》

22、峨帽焚香姑拱立 宋 张元干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23、未妨小立更寻香 宋 赵蕃 《周允升见临已而步过其书堂二诗赠之》

24、兰牙玉立宝香前 宋 赵福元 《寿赵推官》

25、焚香立玉童 宋 周文璞 《寄食有感三首》

26、道边丛绕炉香立 明 杨士奇 《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六首)》

2.求含“丽”字的诗句

(1)我似星辰君若月,

爱恋生辉相皎洁。

佳人巧笑波流转,

丽影飘飘舞翩跹。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我观艳阳欲中天,爱晚亭边斜倚栏.魏巍峨眉佛光照,丽水之畔鸳鸯仙.

(4)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丽 春》——杜甫

(5)丽曲醉思仙,十二哀弦。《浪淘沙》——晏几道

(6)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冬夜书怀》——王维

(7)丽人映月开铜铺,春水滴酒猩猩沽。《夜来乐》——李贺

(8)丽句劳相赠,佳期恨有违。《答韦八》——白居易

(9)丽谯非改作,轩槛是新图。《和宋太史(一作大使)北楼新亭》——孟浩然

(10)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鞠歌行》——李白

(11)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阮郎归》——秦观

(12)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南都行》——李白

(13)烦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杜牧

(14)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赋得李》——李世民

(15)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横吹曲辞·长安道》韦应物

(16)杜甫《丽春》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3.古诗句中带有立青二字

《水龙吟梨花》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

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

亚帘栊半湿,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

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

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游韦七洞庭别业》作者:孟郊洞庭如潇湘,叠翠荡浮碧。

松桂无赤日,风物饶清激。逍遥展幽韵,参差逗良觌。

道胜不知疲,冥搜自无斁。旷然青霞抱,永矣白云适。

崆峒非凡乡,蓬瀛在仙籍。无言从远尚,还思君子识。

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灵响非外求,殊音自中积。

人皆走烦浊,君能致虚寂。何以祛扰扰,叩调清淅淅。

既惧豪华损,誓从诗书益。一举独往姿,再摇飞遁迹。

山深有变异,意惬无惊惕。采翠夺日月,照耀迷昼夕。

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业峻谢烦芜,文高追古昔。

暂遥朱门恋,终立青史绩。物表易淹留,人间重离析。

难随洞庭酌,且醉横塘席。概况【作品名称】水龙吟梨花【创作年代】北宋【作者姓名】周邦彦【作品体裁】词原文水龙吟梨花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

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

亚帘栊半湿,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

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

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作者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赏析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但笔力矫健,词境恢宏,是一首杰作。

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用工笔描绘出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合时合地,静穆归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

李白有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花开晚春时节,故说“应怯余寒”,“应”字,下得轻:“艳阳”,《花间集》毛熙震《小重山》:“群花谢,愁对艳阳天”;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

梨花开时春草已长,所以说“占立青芜地”。“素肌”、“怯余寒”、“占立”,都是用拟人化手法。

接下来,词人把境界再扩大,“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时间回溯到汉武帝时代,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

“照日”,乃“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灵关”,《汉书·地理志》云:“灵关越巂郡。”

谢朓有《谢随王赐紫梨启》云:“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敛”字,解作“收”,意谓“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敛迹避去。

这三句,用豪放之笔,勾画出一极壮阔的空间。此下,词人转笔写梨花开落的时间:“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美成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极形象而有境界。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传火”指清明日,“楼台”,代指近臣家,即韩翃所称五侯家,这四字合时间、空间而成境界。“妒花”,出杜甫诗:“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这一句中每句都切时令暮春,点化前人诗句,而能袭古弥新,使梨花的形象更为鲜明。

最后以情结束上片内容,“亚帘栊半湿,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亚”字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帘栊”,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

“亚帘栊半湿”,应解为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牖上。美成常用这种“拗句”作提笔入情,成为一篇之“警策”。

白乐天诗:“闲折两枝时手”。《花间集》薛昭蕴《离别难》:“偏能勾引泪阑干”。

词人化用一诗一词之意,提炼成为“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泪”前加“黄昏”,点明时间,此泪,是伤春之泪,甚而是怀人之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过片出人意表,用“别有”二字急转,变换境界,以雄健之笔,宕开写去,用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旧址,选子弟教法曲之事,创造一个新的境界。

“风前月底”,只四个字,把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满园歌吹”,想见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紧接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纯净。

第二句将南齐东昏侯潘妃引入。史称妃颜色“絜(洁)美”。

却酒不饮,红色不上脸,保持其洁白本色,以衬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叶萋萋”之句,便以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来作比兴。

4.含有字的诗句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带健字的古诗

带健字的古诗:《百忧集行》中的“(健)如黄犊走复来”【原文】百忧集行[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赏析】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

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聊以泄愤,不嫌径直。”

(《杜诗镜铨》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

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内心痛苦不言而喻。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

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尤可悲者,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

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可谓启下。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写家中凄景。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

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强化悲的情怀。例如,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

以“ 八月”果熟,“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

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

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啼叫怒索。在诗人笔下,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富于人情味。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

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