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的朔州古代叫什么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朔州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北魏(386~557)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北齐天保六年,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北齐天保八年(557)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此为朔州名之始。

朔州(shuòzhōu),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之间,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

2.朔州的历史

石器时代 从朔州市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8000年) 秦朝时的朔州(当时名曰雁门郡)

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春秋战国 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 秦汉时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朔州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东汉时,雁门郡移治阴馆县。东汉末大乱,人民逃亡,大部分县撤废。 魏晋南北朝 西晋时,将峪岭(今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跋猗卢。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 隋朝时的朔州(当时名曰马邑郡)

北齐天保六年(555),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北齐天保八年(557)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此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唐五代 隋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马邑为朔州。唐天宝元年(742),又改朔州为马邑郡。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会昌三年(843),改为大同都团练使,领云(今大同)、蔚(今河北蔚县)、朔(今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节度使,移治云州(今大同市)。五代时,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后晋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 宋辽金元 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 唐朝时的朔州

金仍之。元隶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时期 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6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察哈尔省撤消,重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1958年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重新归雁北专区。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设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区撤消,其所辖的应县、右玉县和怀仁县划归朔州市。现辖两区四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684个行政村。

3.朔州的历史

朔州市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是全国新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全市辖两区四县,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朔州市土地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达500亿吨,境内有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炭企业,年产原煤可达5000万吨,有华北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神头第一、第二发电厂。

朔州市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达,运煤专线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怀仁机场和平朔机场通航京、沪。全市实现电话联网和长途运输邮字化,市话交换程控化。

朔州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有国内外现有最古老、最高大的应县辽代六层佛宫寺释迦木塔,有创建与唐代的崇福寺;有旧石器时代的峙峪人遗址。

此外还有著名的北匈奴的“杀虎口”、杨家将血战抗辽的“金沙滩”,规模宏大的新广武汉墓群,以及象征华夏力量的内外长城。尉迟恭、张辽、鲍承先、班捷舒等历史名人都是朔州人。

朔州市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先后合资、合作兴办的企业普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朔州的历史

朔州市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是全国新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全市辖两区四县,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朔州市土地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达500亿吨,境内有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炭企业,年产原煤可达5000万吨,有华北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神头第一、第二发电厂。

朔州市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达,运煤专线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怀仁机场和平朔机场通航京、沪。全市实现电话联网和长途运输邮字化,市话交换程控化。

朔州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有国内外现有最古老、最高大的应县辽代六层佛宫寺释迦木塔,有创建与唐代的崇福寺;有旧石器时代的峙峪人遗址。

此外还有著名的北匈奴的“杀虎口”、杨家将血战抗辽的“金沙滩”,规模宏大的新广武汉墓群,以及象征华夏力量的内外长城。尉迟恭、张辽、鲍承先、班捷舒等历史名人都是朔州人。

朔州市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先后合资、合作兴办的企业普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