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蚊帐古代都怎么称呼

中国古代防蚊之具主要是帐幔。它的最早名称是“帱”。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 这个记载在《春秋》、《国语》等先秦史料中皆不见,仅保存于南朝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立言篇九》中。帱,也许还有一个写法。《诗经•召南•小星》有“肃肃宵征, 抱衾与裯”,句中的“裯”字。《毛传》释为单被,《郑笺》释为床帐。郑玄的说法也许不误, 裯、帱, 音义相同,是同源字,都指的是床帐。今天我们通用的蚊帐之“帐”字, 要晚到秦汉才因与“帱帐”连用而同床帐结缘。原来的“帐” 仅指起遮蔽作用的帷帐以及营帐、军帐等。因此, 汉初《尔雅》开始说:“帱谓之帐。”东汉刘熙《释名》说:“帐,张也, 施于床上也。”此后,出现了“蚊幮”、“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

在统治阶层, 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以兼顾透风。历史上,其用料还曾有等级上的规定。例如晋代制度, 锦帐为宫禁中独用。至于平民百姓,多用葛、布等帐子,而穷困者则无力置备。《后汉书》载:“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

2.描写生活中用品的诗句,迷语,俗语

1、描写生活用品的诗句:

《除夕口占》

(明·唐伯虎)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幕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2、描写生活用品的谜语:

有门无锁,有顶无底,夜里放下,天明挂起。 (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蚊帐

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 (打一生活用品)。【谜底】锅

3、描写生活用品的俗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带“罗”字的诗句有哪些

1.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释义: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3.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薛逢《宫词》

释义: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香料。

4.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鱼玄机

释义:写自己有诗才,却因为是女子,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空有满腹才情,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羡慕也是徒然。

5.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

释义: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

6.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李白《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释义:秋季的王宫的夜,月光透过金边的窗户的间隙,娘娘的蚊帐里一对情人散着兰麝香,香烛渐渐落下灯芯的余烬、女郎你别说睡得孤独、后宫还有三千佳丽。

7.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李煜《临江仙》

释义: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释义: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9.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释义: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10.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牛峤《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

释义:冬去春来,柳枝绽出鹅黄嫩芽,低垂着如拂袖拜人。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