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借代的诗句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借代酒)

《短歌行》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释义: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释义: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金戈铁马”来借代精锐的部队)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释义: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借代整个船)

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释义: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朱门”借代显贵之家)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唐代:杜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释义:

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2.【借喻和借代的区别请列出例句并加说明】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3.怎么区分修辞学造词中的比喻式和借代式

基本上,比喻式(借喻)主要是从形似上修饰;借代式是从关系相关上修饰.建议以句子方面入手,鉴赏、分析.有一个方法,帮句子添加主体和喻词.例如:“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试添加主体“儿童”,喻词“像。

一样”,变成: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儿童象(培育)花朵一样.此时,恢复成一个简单的比喻式用法.有个诗句:“旌旗十万斩阎罗.”试添加主体“军队”,喻词“像。一样”,变成:军队像旌旗十万一样斩阎罗.明显意思不通,旌旗怎么会斩阎罗?!军队怎可能像旌旗斩阎罗?!所以,这就不是比喻式(借喻),而是借代式.最后可以试比较下面两个有趣的句子以加深理解.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我们的血肉.(比喻式)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我们的血汗.(借代)。

4.借代、借喻句子三句,急求

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例如:

1.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细腰粉腿”就是借代修辞格,指舞女。

2.如果首长一句话不讲,扔下“有线”,全用“无线”去了,那我们才受不了呐。(徐怀中《西线轶事》)

“有线”“无线”分别借代“有线班的战士”、“无线班的战士”。

3.我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红领巾。(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而借喻句:指的是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

例如:

1.天转晴了,地面的低洼处贴上了一面面的小镜子。

2.榕树靠它那一茬茬的长胡子吸取水分和养分。

3.那次以后,我们之间多了一堵墙,不像以往般友好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借代和借喻的分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6.写一个借代句和一个借喻句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正说着,眼镜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用“眼镜”代指某经常戴眼镜的人。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用厚障壁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