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20道古诗问答题,要有答案的哦

1、儿童相见不相识,( )。

2、白发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 )。

6、( ),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

8、( ),天下谁人不识君?

9、( ),孤帆一片日边来。

10、( ),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 )。

12、野旷天低树,( )。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

16、人有悲欢离合,( )。

17、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18、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19、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答案:

1.笑问客从何处来。

2.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不知细叶谁裁出,

5.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

7.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

9.两岸青山相对出,

10.夕阳无尽好,

11.村庄儿女各当家。

12.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

14.春来江水绿如蓝。

15.霜叶红于二月花。

16.月有阴晴圆缺。

17.白日;黄河

18.苍;白

19.三千;九

20.梨花

2.跪求25道古诗问答题+答案

《喜月》(非格律)

透竹梅尖巧,映阶指甲新。玉宇一轮满,蓬瀛万象清。

皎洁千里共,婆娑十分侵。骚人伴夜彻,墨客常年经。

世上鸳鸯梦,尘寰蛱蝶吟。嫦娥多惠顾,岂能不留情。

《痴月》

欲梦清虚桂子飘,一杯浊酒向天邀。何人恁爱今宵月,也上楼头弄玉箫。

《伤月》

月序盈亏莫奈何,从来美满费蹉跎。嫦娥也破团圆镜,难怪人间别离多。

《月思》

素月明空最醉怀,诗书万卷压高台。多情骚客深钟爱,可见嫦娥玉阙来?

《感月》

良夜原宜月满时,情天冉冉寄相思。嫦娥若解怜知己,莫向人间照别离。

《杯中月》

嫦娥嗜酒更情深,惯向杯中自醉沉。我便连卿都咽下,教卿细细照侬心。

《月夜问梅》

为谁耐冷月明中,瘦骨甘禁永夜风。谅是罗浮香梦好,素心犹愿待师雄。

《月夜咏采莲》

红蕖披露夜生香,女伴轻舲趁月光。嘱咐采莲休击楫,恐惊花下宿鸳鸯。

人如韵,韵如声,这声里便有了一颗善感之心,多情之意

《竹夫人》

不妆不饰不温柔,百折微躯强配夫。篱下自怜空立节,世间因望觅封侯。

性生梗朴难邀宠,心太玲珑易感秋。早识人情分冷暖,故园合守旧风流。

《松》

夙世根株植岱宗,在山已博大夫封。清操久共严霜励,劲节端由浩气钟。

天半风声饶鹤唳,夜深月色隐仙踪。岁寒且自修鳞甲,只待春云好化龙。

《喜雨》

黍稷行看欲槁然,多情造物复垂怜。连朝好雨都盈浍,四境欢声直接天。

新吐晚霞红挂树,尚余残霭绿堆烟。砚田我本无凶岁,也与农书大有年。

《午睡后咏蝉》

寒蝉忽尔到山城,隔叶随风断续鸣。似为我来呼午梦,奈无人肯听秋声。

虽经溽暑心原冷,幸得晨餐露总清。栖隐好从高洁处,莫嫌一树碧无情。

《长夏偶成》

偶然得句莫思量,曦驭迟迟过草堂。放旷似嫌天地窄,清闲才觉日时长。

懒谙世事谙花事,不笑风狂笑柳狂。将暑欲先寻避处,野航期入海云乡。

3.古诗中的故事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

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

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典故】:

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4.古诗里的故事450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5.古诗的选择题

1.成语“朝三暮四”源自( )。

A.《老子》 B.《庄子》 C.《列子》 D.《论语》 2.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并称“永嘉四灵”的是( )。 A.王十朋 翁 卷 徐 玑 赵师秀 B.刘 黻 徐 照 翁 卷 徐 玑 C.徐 照 翁 卷 徐 玑 赵师秀 D.徐 照 谢灵运 徐 玑 赵师秀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礼记》 4.“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是( )。 A.李 煜 柳 永 B.柳 永 李清照 C.李 煜 李商隐 D.李清照 李 煜 5.一首词的上阙是:“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首词的词牌是( )。

A.声声慢 B.苏幕遮 C.江城子 D.水调歌头 6.《永嘉别张子容》的作者是( )。 A.孟浩然 B.李 白 C.贺知章 D.杜 甫 7.朱希晦诗句“可怜有月客无酒”中的“客”指的是( )。

A.诗人自己 B.游客 C.家乡亲人 D.漂泊异乡的旅客 8.以下对李孝光《大星》一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大星在天小星落”一句,跟乐清童谣中“天上一个星,地下一个人”的说法是一致的 B.这首诗曲折反映了作者对战争无可奈何的态度 C.这首诗表达诗人主张民族团结的反战态度 D.这首诗描写紧张的战争气氛,气势雄豪,语言古朴简洁 9.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

A.咸阳桥 B.洛阳桥 C.咸阳城 D.洛阳城 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杜甫的(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登高》 C.《蜀相》 D.《天末怀李白》 11.“苏门四学士”是( )。

A.黄庭坚 秦 观 张 耒 张 先 B.秦 观 张 耒 杨万里 张 先 C.黄庭坚 秦 观 晁补之 张 耒 D.黄庭坚 晁补之 杨万里 张 先 12.以下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C.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对偶)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夸张) 13.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 )。

A.汉乐府民歌 B.《古诗十九首》 C.永明体诗歌 D.山水田园诗 14.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是( )。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5.《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绮”读( )。

A.xǐ B.yǐ C.qǐ D.qī 16.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上句是( )。 A.弟子不如师 B.弟子必不如师 C.弟子不必不如师 D.弟子无须不如师 17.《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

A.杜甫 B.张若虚 C.白居易 D.李白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 )。 A.《孟子》 B.《老子》 C.《论语》 D.《尚书》 19.律诗的哪两联必须对仗( )。

A.首联和颈联 B.颈联和颔联 C.颔联和尾联 D.首联和尾联 20.下列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朝乐清高垟人林大椿著有( )。

A.《求是斋诗抄》 B.《垂涕集》 C.《红寇记》 D.《刘蒙川年谱》 E.《海澨方言》 2.下列是咏叹梅花的句子有(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E.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明代著名的诗歌流派有( )。

A.茶陵诗派 B.台阁体 C.公安派 D.江西诗派 E.阳湖派 4.下列各篇中善于使事用典的有( )。 A.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B.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C.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 D.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 E.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 5.《庄子》的艺术特色是( )。

A.严密的逻辑推理 B.奇幻诡谲的想象 C.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D.细腻逼真的描写 E.谐趣和讥刺横生 6.下列名句、作者、出处全都正确的有(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E.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论语》是孔子所写 B.诗人孟浩然到过乐清 C.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韩愈、柳宗元 D.《曹刿论战》出自《战国策》 E.张子容曾任乐清县尉 8.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卿 B.商鞅 C.许行 D.张仪 E.申不害 9.下列作品。

6.古诗故事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红叶题诗: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人面桃花:

在唐代有一个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到长安城来赶考,刚好是清明节前后,便在大雁塔附近来春游,走到一个一片桃花掩映的农家遇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女,于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闲聊几句,崔护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又来了,但是柴门禁闭,桃花依然盛开,有时在柴门上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当他再次到这里时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便赶去农家问问发生什么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哭的非常伤心的说:“我的女儿前几天去走亲戚,回来见到门上的诗,便一病不起。”

崔护听后大吃一惊说出了写诗的原因,并要求见少女一面。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时,便大声哭喊也许是他的真心感动了苍天,少女苏醒过来,后来他们就结为夫妻,传为千古佳话。

7.有哪些关于古诗的选择题,要答案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二、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

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 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三,具有下列称号的的诗人分别是: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诗鬼”—— 李贺。

“初唐四杰”是指 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四,我国最早的诗歌集是什么?距离现在大约多少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 现代诗歌; 问;现代诗歌 答; 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问;现代诗歌特点 答;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8.古诗题的答案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7“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9、《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2【这个应该是对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1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15、“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17“海内存知己,天眼若比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8“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