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乌鸦的古诗有哪些

《乌引雏》

唐- 韦应物

日出照东城,春乌鸦鸦雏和鸣。雏和鸣,羽犹短。巢在深林春正寒,引飞欲集东城暖。群雏缡褷睥睨高,举翅不及坠蓬蒿。雄雌来去飞又引,音声上下惧鹰隼。引赶雏乌,尔心将如,何得比日搜索雀卵噉尔雏。

《欲雪》

宋-范成大

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说与江梅须早计,冯夷无赖欲争春。

《菩萨蛮·冥濛秋夕溥清露》

宋-张孝祥

冥濛秋夕溥清露。玉绳耿耿银潢注。永夜滴铜壶。月华楼影孤。佳人纡绝唱。翠幕丛宵上。休劝玉东西。乌鸦枝上啼。

《题密山寺壁》

宋-范端臣

篱落邻林麓,江湾应霭烟。乌鸦依野屋,独鹿度平田。孤阁高竿隔,篮棂绿柳连。僧栖心象息,游衍亦夤缘。

《诉衷情 继古韵》

元- 王丹桂

瑞云深处是仙家。高枕卧烟霞。调引个中物象,玉兔配乌鸦。甘淡素,弃轻纱。远浮华。身崇三教,心敬三光,头戴三花。

《简曾才叔》

宋- 戴复古

虚庭贮明月,酒醒独登楼。偶逐一笑乐,遂成三夕留。乌鸦工报晓,蟋蟀早吟秋。欲赴东溪约,烦君具小舟。

古诗中意象乌鸦有什么含义?

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2.古诗词中的“寒鸦”就是“乌鸦”吗

乌鸦,民间往往视其为不祥之物,向来为人们所厌恶。莫非下里巴人的民俗与阳春白雪的文学存在着巨大的认识反差?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解释“寒鸦”的。 《嘉佑本草》称:“寒鸦,又名乌。”《小尔雅·广鸟》说:“纯黑而反哺者谓乌。”《说文》解:“乌,孝鸟也。”《本草释名》称:“……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北人谓之寒鸦,冬月尤甚也。”从古人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称之为“乌”的是一种慈孝之鸟,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它们与通常意义上的“乌鸦”有何区别。

古人的解释往往科学性不强,查现代权威工具书《辞海》和《辞源》,我们就会发现“寒鸦”与“乌鸦”的区别了。据《辞海》的解释是:寒鸦,亦称“慈乌”、“小山老鸹”。鸟纲,鸦科。体长可达35厘米,上体除颈后羽毛呈灰白色外,其余部分为黑色,胸腹部灰白色。在我国大多终年留居北部,冬季亦见于华南。《辞源》对“慈乌”和“乌鸦”作了详细的解说:“慈乌,乌之别称,似鸦而体稍小,嘴之尖端较细,体色黑而有紫绿色光泽,多鸣于早晨,好食田圃之农产物,亦食害虫。乌知反哺,故称慈乌。”而对“乌鸦”的解释是:“乌鸦,俗称老鸹,较慈乌为大,全体色黑,有绿色光泽。嘴大而坚,其端甚粗,有刚毛蔽鼻,喜晨鸣,食谷类腐肉等物,为家圃之害。”从《辞源》的比较中我们就明白,“寒鸦”与“乌鸦”虽属鸦类,但并非通常人们所讨厌的乌鸦,而是一种孝鸟。

“寒鸦”不仅是一种孝鸟,而且还是富贵的象征。《诗经·小雅·正月》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毛传》说:“富家之屋,乌所集也。”“寒鸦”为孝鸟,飞集之处又往往是富贵之处,所以,古人将乌之飞来,视为祥瑞。成语“爱屋及乌”便由此意延伸而得。

现在,我们就会明白古人为什么喜欢用“寒鸦”来作为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了。它非但没有不吉之意,反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当然,古诗中的“寒鸦”有时并不是确指慈乌,而是借助“寒”字来营造一种氛围。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不可一概而论。这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古诗中的“寒鸦”并不就是指“乌鸦”,如是而已。

3.古诗中,沙漠、梧桐、乌鸦分别代表什么

一、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

二、乌鸦

1、象征衰败荒凉之兆 。

枯藤老树昏鸦 中的”鸦” 体现的就是一种荒凉的气氛。

2、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哀伤 。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三、沙漠

边塞,空阔,代表着一种荒凉,孤寂。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王维《使至塞上》

译文: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马诗》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4、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唐·李白《发白马》

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将军用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