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佛经的诗句

六祖坛经里有很多: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详见:

2.和佛经有关的诗词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照本如开悟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文偃诗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安分庵主开悟诗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曼殊本事诗

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程颢题淮南寺诗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惠洪诗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寒山诗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刘长卿送灵澈诗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无尽藏尼嗅梅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拾得诗

君不见,

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德诚船居寓意诗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石屋山居诗

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孙觌枫桥三绝诗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五祖清演开悟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虚舟普度墨梅诗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寒山吾心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刘长卿送上人诗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王梵志我有诗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守安南台静坐诗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悟新诗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了元诗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寒山诗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白云端禅师诗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寒山众星诗

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3.有关佛教的诗句

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摘自《金刚经》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4.有关佛家的诗句

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5.美的佛经诗句

【一】心中有佛是佛缘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

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内心。

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质的相同。佛是心灵打造的幻象,太过于执着外在,反而会迷失其。

心中有佛,便是与佛有缘。【二】放弃非分的欲望是佛缘佛缘,是少一些强求的欲望。

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如洁净。

爱恨恩仇,皆是情障。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今日的执著,可能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皆因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强求的欲望。

放下非分的欲望,便是佛缘。【三】平和的面对生活是佛缘佛缘,是一种平和的心境。

人的心思很不稳定,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中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占有,得不到片刻清闲,失去生活的快乐,却带来了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佛教会我们用一颗平静的心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让本性自然的流露,平和的面对生活便是与佛有缘。【四】对己对事负责是佛缘佛缘,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佛心的人不去看众生的错;只看到众生的过错却看不到自己过失的人,枉谈“佛”字。要认清自己,看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要看清楚事情的后果,因为你要对那个后果负责。

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对己对事负责,便是与佛有缘。

【五】拥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缘佛缘,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

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可以说信念主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间。

拥有美好的信念,便是与佛有缘。【六】行智慧之事是佛缘佛缘,是大彻大悟的智慧。

在生活中,如果能多动用智慧看待问题,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会减少许多烦恼和束缚,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是智慧;拥有这种智慧,才能改变别人,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懂得用慧眼看人生;行智慧之事,便是佛缘。【七】善於忍耐是佛缘佛缘,是忍耐一切。

忍耐才是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力量的积蓄。它用无形的火焰融化着坚冰。

忍耐带给你的痛苦,日后必成甘甜。忍耐不同于逃避,因为逃避是意志的沉沦,而忍耐则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让意志更加坚定。

学会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善於忍耐,便是与佛有缘。

【八】宽容待人是佛缘佛缘,是宽容与谅解。真正的慈悲不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要能宽恕和爱护与你对立的人,爱人如己。

当别人因误会或别的原因而对你无理相向时,要以慈悲的心去包容对方,以理智的方法去感化他。如果你一直想改变对方的话,你会很烦恼很痛苦。

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宽容待人,便是与佛有缘。【九】懂得爱与感恩是佛缘佛缘,是博爱的精神,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

当机缘与因果成熟时,佛缘自然会来到我们身边。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也都能与佛结缘。懂得爱与感恩,便是与佛有缘。

6.美的佛经诗句

【一】心中有佛是佛缘

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内心。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质的相同。佛是心灵打造的幻象,太过于执着外在,反而会迷失其。心中有佛,便是与佛有缘。

【二】放弃非分的欲望是佛缘

佛缘,是少一些强求的欲望。

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如洁净。爱恨恩仇,皆是情障。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今日的执著,可能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皆因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强求的欲望。放下非分的欲望,便是佛缘。

【三】平和的面对生活是佛缘

佛缘,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人的心思很不稳定,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中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占有,得不到片刻清闲,失去生活的快乐,却带来了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佛教会我们用一颗平静的心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让本性自然的流露,平和的面对生活便是与佛有缘。

【四】对己对事负责是佛缘

佛缘,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佛心的人不去看众生的错;只看到众生的过错却看不到自己过失的人,枉谈“佛”字。要认清自己,看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要看清楚事情的后果,因为你要对那个后果负责。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对己对事负责,便是与佛有缘。

【五】拥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缘

佛缘,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可以说信念主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间。拥有美好的信念,便是与佛有缘。

【六】行智慧之事是佛缘

佛缘,是大彻大悟的智慧。在生活中,如果能多动用智慧看待问题,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会减少许多烦恼和束缚,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是智慧;拥有这种智慧,才能改变别人,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懂得用慧眼看人生;行智慧之事,便是佛缘。

【七】善於忍耐是佛缘

佛缘,是忍耐一切。忍耐才是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力量的积蓄。它用无形的火焰融化着坚冰。忍耐带给你的痛苦,日后必成甘甜。忍耐不同于逃避,因为逃避是意志的沉沦,而忍耐则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让意志更加坚定。学会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善於忍耐,便是与佛有缘。

【八】宽容待人是佛缘

佛缘,是宽容与谅解。真正的慈悲不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要能宽恕和爱护与你对立的人,爱人如己。当别人因误会或别的原因而对你无理相向时,要以慈悲的心去包容对方,以理智的方法去感化他。如果你一直想改变对方的话,你会很烦恼很痛苦。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宽容待人,便是与佛有缘。

【九】懂得爱与感恩是佛缘

佛缘,是博爱的精神,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时,佛缘自然会来到我们身边。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也都能与佛结缘。懂得爱与感恩,便是与佛有缘。

7.与佛相关的诗句

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

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 12、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

」——觉乘 13、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说四十二章经》 14、佛,你所普渡的众生,为何没有我? 15、所看即所想,所想非所看。 16、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17、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18、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9、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

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0、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

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

——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1、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2、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

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3、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

——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4、”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5、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然。

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

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

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紫云轩 26、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7、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

《文心雕龙》 28、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傅翕 29、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30、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8.关于神佛的诗词

《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