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画的内容和讲解】

原诗内容南宋·道川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世尊(至)实相,山河大地甚处得来?颂曰:远看山有色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译文:远远望去,似乎有一些山峦色相;走近溪边仔细倾听,却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叫做水声;春天已经过去了,百花盛开的景象却并未消逝,随时可以显现在脑海当中;人来了,惊飞了鸟,却从未惊扰鸟性——只是它不自知而已;头头是道,处处都显露着自性妙明;事事物物的本性都一样,本来平等无二,如幻不实;可是为什么,无论怎样说,您都不明白呢?只是因为啊,您已经从自性的本来明了,转变成了念头的分别明了了.作品简析:这是一首非常著名但却以讹传讹很久的诗.小学语文课本中录用了这首诗的前半首,并依据历代流传版本更动了诗中的个别字,即“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但教材没有标注诗的作者和产生年代,而笼统地以“古诗”标之.关于诗的作者,长期以来,有唐代王维说,僧人大川禅师说,元代王冕说,明代唐伯虎说,清代高鼎说等多种版本.这些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大多都属于臆想猜测以及在网络上以讹传讹而已,甚至有人根据对于该诗前半首的片面理解,认为该诗源出于描述一幅画,并冠以《画》的诗题.是啊,画上的山看得见颜色,画上的水听不到声音;春天过去了,画上的花依然盛开;人走近了,画上的鸟却丝毫也不会被惊扰 ——表面上看起来很合适的!但是,如果这样体会的话,诗的后面四句就完全无法理解了.前四句和后四句,竟然完全不相干了,这是很不合适的. 实际上,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禅理的诗,描绘的是清净自性,以及清净自性对于一切显现的观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维心对于境界之观察的. 自性见山,虽然有色相,有也是无,幻相而已;自性听水声,声声不实,有声也是无声;自性观春花,没有取舍,当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虽然过去了,自性之花却并未凋谢,自性不生灭的缘故;人来了,鸟因为妄想心的缘故而惊飞,鸟的自性却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惊扰.鸟虽然不明白,禅师则清清楚楚.就这样,一切显现,头头是自性大道;万事万物,本性都是清净自性,本来平等.为什么禅师这样苦口婆心地说,人们却不明白呢?只是因为啊,人们陷入了分别思维当中,把自性的当下妙明,转变成了思维心的分别而明了.这第六意识心的分别和攀缘,就是一切众生“病”的根本.只有放下它,才有明心见性之份.。

2.古诗《画》的讲解

195×255 14k gif

暂贴于此??古诗画(图)800×600 86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1024×768 228k jpg

意韵—古诗画1024×768 156k jpg

意韵—古诗画1024×768 218k jpg

意韵—古诗画800×600 66k jpg

意韵—古诗画800×600 86k jpg

意韵—古诗画400×90 12k jpg

沈周 赠华尚古诗画 卷-拍卖600×600 122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573×573 80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800×589 74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650×517 66k jpg

意韵—古诗画1000×756 84k jpg

意韵—古诗画700×525 120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650×500 58k jpg

意韵—古诗画400×400 42k jpg

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645×540 404k jpg

意韵—古诗画645×540 368k jpg

意韵—古诗画645×540 328k jpg

意韵—古诗画

3.古诗 《画》的解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画》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鉴赏: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4.古诗《画》的讲解

195×255 14k gif暂贴于此??古诗画(图)800×600 86k jpg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

1024×768 228k jpg意韵—古诗画1024×768 156k jpg意韵—古诗画1024×768 218k jpg意韵—古诗画800×600 66k jpg意韵—古诗画800×600 86k jpg意韵—古诗画400×90 12k jpg。沈周 赠华尚古诗画 卷-拍卖600×600 122k jpg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

573×573 80k jpg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800×589 74k jpg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

650×517 66k jpg意韵—古诗画1000×756 84k jpg意韵—古诗画700×525 120k jpg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650×500 58k jpg意韵—古诗画400×400 42k jpg古诗画,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

645×540 404k jpg意韵—古诗画645×540 368k jpg意韵—古诗画645×540 328k jpg意韵—古诗画。

5.古诗 《画》的解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画》朝代:唐代作者: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鉴赏: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6.选择一首古诗画下来,再给他配上解说词

题西林壁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

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7.请选择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画下来,再给它配上解说词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文赏析】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

如清水芙蓉,

不带半点修饰。

完全是信手拈来,

没有任何

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

从“举头”到

“低头”

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

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

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

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

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

流传不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