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最早的诗歌是什么
《弹歌》关于《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弹歌》选自《吴越春秋》,东汉赵晔编写.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当时是唱是诵,无从考证,但后人还是将词记录了下来.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由于生产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狩猎的手段也极为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慢慢地也有了改进.弓弹(也叫弹弓)出现以后,既可以射鸟,又可以射兽,生产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弹歌》这首民歌,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这样,“弹”的制作完成了.一副“弹”便摆在了我们面前,虽是简单、粗糙的,但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也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了“弹”,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肉”.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解释:断竹—砍伐竹子;继竹—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飞土—用制作的弹弓装上土丸,进行射击;逐肉—射击鸟兽获得食物.赏析:1)从节奏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生活的欢快和自信;2)从内容中得知最早的歌谣从生产劳动中产生;3)从内在精神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依靠自然,同时又要征服自然(远古时期人力是这样的渺小),才能够生存.最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4)诗歌是独立、成熟和发展了的歌谣;5)《诗经》是诗歌出现后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学经典.原由是:“《诗经》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总集,而是中国上古文化的诗的表现与艺术的升华,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文化典籍.《诗经》在周代社会并不仅仅是一部文学总集,而是周代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的艺术表现,是礼乐文化的一部分,是贵族子弟的教科书,是周人精心编撰的杰作.而周代社会的政治、哲学、文化、制度等等,又对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国最早的古诗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
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在《诗经》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到战国晚期,就有以七言为主的劳动歌。荀子的《成相辞》就是采用民歌的体式和腔调。西汉后期的一些谣谚和乐府歌辞,如“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等,都是以七言为主。东汉的张衡写过一篇《四愁诗》,是最早的文人七言作品。之后的曹丕写了《燕歌行》,一般被认为是第一篇成熟的七言诗。魏晋时期,比起五言诗而言,七言诗不受重视。直到初唐,七言诗才逐渐兴盛,产生了许多佳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3.世界上最古老的诗
在西周建立(前1046)到春秋末叶或者说到孔子时期的五百余年间,中国出现了《诗经》,印度出现了最古的诗集《吠陀(知识与学问的意思)本集》,希腊则出现了著名的《荷马史诗》.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约产生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00年.
《吠陀本集》:
吠陀:知识与学问的意思的意思.共分4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著作于印度的吠陀时期,使用比印度梵语更为古老的语言,为印度人民的集体创作.其中《梨俱吠陀》为最早,约完成于公元前1400年至前1000年左右.
《荷马史诗》:
约在公元前9世纪或至迟在公元前8世纪大概由荷马系统编成,完整的定本则出现在希腊字母文字发明以后的公元前6世纪.
因此,我认为印度的《梨俱吠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
4.中国最早的古诗是什么
最早的古诗
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弹歌》选自《吴越春秋》,东汉赵晔编写。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当时是唱是诵,无从考证,但后人还是将词记录了下来。
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由于生产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狩猎的手段也极为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慢慢地也有了改进。弓弹(也叫弹弓)出现以后,既可以射鸟,又可以射兽,生产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弹歌》这首民歌,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
“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这样,“弹”的制作完成了。一副“弹”便摆在了我们面前,虽是简单、粗糙的,但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也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有了“弹”,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肉”。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
5.中国最早的古诗是什么啊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哪一首?文/羽箭雕弓一般我们从教科书上获得的知识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那么许多人因此而认为最早的诗应该就是收入总集中的第一首《关雎》。
其实,有文字记载的还有更早的诗,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是二言诗,诗名为《弹歌》,是一首远古时期的古歌谣。此诗在《吴越春秋》里曾有记载,清代文人所编写的《古诗源》中亦收入了这首诗。
《弹歌》全诗如下: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这个“宍”字是古字的“肉”字。
诗中原意是:断竹——就是把竹子断开,续竹是把竹子用皮子或绳子连接起来做成弓,飞土,就是用土捏成弹丸,逐宍(肉),就是用做成的弹弓去打猎。 看来这首诗,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诗歌作品。
6.最早出现的诗歌
诗最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语见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另外,《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本名(西汉时期《诗》被命名为《诗经》)。
7.中国最早的古诗是什么啊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哪一首?
文/羽箭雕弓
一般我们从教科书上获得的知识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那么许多人因此而认为最早的诗应该就是收入总集中的第一首《关雎》。其实,有文字记载的还有更早的诗,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是二言诗,诗名为《弹歌》,是一首远古时期的古歌谣。此诗在《吴越春秋》里曾有记载,清代文人所编写的《古诗源》中亦收入了这首诗。
《弹歌》全诗如下: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这个“宍”字是古字的“肉”字。
诗中原意是:断竹——就是把竹子断开,续竹是把竹子用皮子或绳子连接起来做成弓,飞土,就是用土捏成弹丸,逐宍(肉),就是用做成的弹弓去打猎。
看来这首诗,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