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采莲曲中的闻是什么意思

《采莲曲》中的闻是听闻的意思。

《采莲曲》

年代:盛唐

作者: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话释义: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完全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在这里代指莲花。)采莲女们进入莲池之后,我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了,直到听见她们歌声,才知道她们已经来了。

扩展资料:

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责到了龙标时所写,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有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时,在东溪的荷池,见到了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场景,深深被气所迷住,于是就写下了《采莲曲》一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采莲曲二首

2.春雨古诗中的闻是什么意思

“乃”意思是:就

“潜”意思是:暗暗地,悄悄地。

“润”意思是:滋养、滋润

(《春雨》来自《春夜喜雨》的前四句)

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3.李贺作诗中的闻字是什么意思

1.闻:听说

2.《李贺作诗》原文: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3.翻译: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4.带有闻字的诗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 陆游. 梅花绝句(其三)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古从军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曹操《善哉行》(三首).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李清照《武陵春》

吐血~~~~~尽力了,脑袋都想破了。

5.闻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①<;动>;听见;听到。《木兰诗》:“不~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动>;听说;得知。《肴之战》:“寡君~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③<;动>;报告;上报。《童区寄传》:“愿以~于官。”

④<;名>;见闻;知识。《屈原列传》:“博~强志,明于治乱。”

⑤<;名>;名声;名誉。《论语》:“四十、五十而无~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⑥<;动>;闻名;传扬。《出师表》:“不求~达于诸侯。”

6.闻在什么诗句是知道的意思

《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此诗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

舒婷写的是“我”与祖国的关系,用这种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稳深长,富有音响和色彩,给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则短促,不事描绘;后三行又伸长,行短意紧,显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现主词。

第二节承上启下,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过,灾难虽重,理想永存,只是暂未实现。此节先短句后长句,然后主词复现,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泻于笔端。

第三节倾吐希望,激情昂扬,连用五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每一个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五组连用形成博喻排比,强化了亢奋热烈的情绪,表达出诗人欢欣鼓舞的情怀。

第四节头两行用“十亿分之一”与“九百六十万平方”构成小与大的对比,寓意“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接着以乳房养“我”与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又成一对照,突出“我”同祖国的血乳关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

如果前三节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则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对主词的双重呼唤中结束全篇,达到最高潮。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

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3 回复:爱国诗歌鉴赏郭沫若《炉中煤》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

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青”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

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

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

从格式、韵律看,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