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画》

《画》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古诗《画》的作者是谁

1、南宋僧人道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原诗没有诗题,最初载于道川禅师所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即《川老金刚经注》,后被多种《金刚经》批注本所转录.2、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世尊(至)实相,山河大地甚处得来?颂曰: 远观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 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 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 祗为太分明3、关于诗的作者,长期以来,有唐代王维说,僧人大川禅师说,元代王冕说,明代唐伯虎说,清代高鼎说等多种版本.这些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大多都属于臆想猜测以及在网络上以讹传讹而已,甚至有人根据对于该诗前半首的片面理解,认为该诗源出于描述一幅画,并冠以《画》的诗题.是啊,画上的山看得见颜色,画上的水听不到声音;春天过去了,画上的花依然盛开;人走近了,画上的鸟却丝毫也不会被惊扰 ——表面上看起来很合适的!4、但是,如果这样体会的话,诗的后面四句就完全无法理解了.前四句和后四句,竟然完全不相干了,这是很不合适的. 实际上,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禅理的诗,描绘的是清净自性,以及清净自性对于一切显现的观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维心对于境界之观察的. 自性见山,虽然有色相,有也是无,幻相而已;自性听水声,声声不实,有声也是无声;自性观春花,没有取舍,当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虽然过去了,自性之花却并未凋谢,自性不生灭的缘故;人来了,鸟因为妄想心的缘故而惊飞,鸟的自性却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惊扰.鸟虽然不明白,禅师则清清楚楚.就这样,一切显现,头头是自性大道;万事万物,本性都是清净自性,本来平等.为什么禅师这样苦口婆心地说,人们却不明白呢?只是因为啊,人们陷入了分别思维当中,把自性的当下妙明,转变成了思维心的分别而明了.这第六意识心的分别和攀缘,就是一切众生“病”的根本.只有放下它,才有明心见性之份.。

3.古诗《画》的作者是哪朝的谁

王维 唐朝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在张九龄为相期间,王维颇富积极进取之心,诗作亦呈现出奋发昂扬的风貌.中年以后,随着政局的恶化,王维在终南、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并致力于田园山水诗的创作,成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田园山水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有《王右丞集》.。

4.关于春天的古诗.要优美一些的,适合来画诗配画的古诗,不要太长的诗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唐 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唐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 杜甫《春运》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立春偶成——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杜牧《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