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山洞的诗句

1.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唐代:王维《桃源行》

译文: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2. 师从庐山洞,访旧来于斯。

—唐代: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译文:本人拜师在庐山洞,今日拜访故人来到这里。

3.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译文:经常听人们提起玉泉山,说山洞里有很多由钟乳石天然形成的洞窟。

4.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唐代: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译文:心中向往着居住在茅山洞的生活,入目是满眼的枫树林。

5.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译文:高高的宫门和楼阁冰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6.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唐代:无可《题崔驸马林亭》

译文:山洞中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洞中石头上面布满了青苔,站在池边赋诗头顶有白鹭 飞过。

7.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唐代:白居易《宿湖中》

译文:湖中停泊的十只画舫夜晚没有地方停宿,于是就停泊在了洞庭山脚下的湖中心了。

2.形容“山洞”的诗句有哪些

1.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2. 闷见尘中光景促,仙乡来礼紫阳君。

3.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4. 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

5. 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

以下为原诗:

1.

茅山洞口

唐代:綦毋潜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2.

游北山洞神宫

唐代:李中

闷见尘中光景促,仙乡来礼紫阳君。人居淡寂应难老,

道在虚无不可闻。松桧稳栖三岛鹤,楼台闲锁九霄云。

羡师向此朝星斗,一炷清香午夜焚。

3.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4.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

唐代:包佶

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手护昆仑象牙简,

心推霹雳枣枝盘。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冰齿寒。

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5.

题王处士山居

唐代:刘得仁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

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

3.描写山洞的诗句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唐代:王维《桃源行》 译文: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师从庐山洞,访旧来于斯。

—唐代: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译文:本人拜师在庐山洞,今日拜访故人来到这里。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译文:经常听人们提起玉泉山,说山洞里有很多由钟乳石天然形成的洞窟。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唐代: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译文:心中向往着居住在茅山洞的生活,入目是满眼的枫树林。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译文:高高的宫门和楼阁冰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唐代:无可《题崔驸马林亭》 译文:山洞中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洞中石头上面布满了青苔,站在池边赋诗头顶有白鹭 飞过。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唐代:白居易《宿湖中》 译文:湖中停泊的十只画舫夜晚没有地方停宿,于是就停泊在了洞庭山脚下的湖中心了。

4.指的是什么

隧道,在现代意义上讲,就是在山中、地下 或水底下用深埋暗挖的方式建成的通路。

但 是在中国古代隧道却指的是墓道,墓道是指由 地面通向墓穴的斜道,在古代称为“隧”,也称 “羡道”、“隧道”。古代帝王贵族的灵柩又大又 重,故须开挖一条入圹的斜道将其引入。

露在 表面无土覆盖的为羡道,有土覆盖的则为隧 道。《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请隧, (王)弗许”,杜预注曰:“阙地通路曰隧,王之葬 礼也。”

可见,是否有隧,有什么样的隧,本是古 代礼仪的一种规定,不得乱来。后来,隧道才泛指为一般在山下或地下凿成的道路。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