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一篇关于经五丈原的赏析

《过五丈原》诗词全文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天晴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释】:

又作:

铁马云雕共绝尘, 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 从此谯周是老臣。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诗人是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诸葛亮而作。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此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写了这首诗。

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清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遵劲风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又有什么用呢?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由人”正照应“空寤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力,然而时势如此,叫他怎么北取中原,统一中国呢!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象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比较,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难怪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2.跟诸葛亮有关的古诗名句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武侯·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读诸葛武侯传·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咏史·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杨慎所引的武侯庙·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南阳·汪遵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司马温公挽诗·孔武仲

龙卧南阳久,天回北斗高。

庙堂更政化,岩谷起英髦。

正色朝端肃,华巅国务劳。

西州忽移翣,风木动悲号。

元缜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诸葛武侯

南阳高卧隐人龙,出处躬耕莘野同。

讨贼祁山声大义,于今史册播丹忠。

罗贯中《三国演义》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中夏昼卧

寂寂无聊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风。

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

卧龙怀古(二首) 其一

爱此中兴地,重来扩汉疆。

忧时还抱膝,遇主起南阳。

天意留神鼎,中原见假王。

老臣不尽泪,白水自汤汤。

其二

躬耕原此处,更莫向襄阳。

涿郡风云日,东都战伐场。

吟情留管乐,兵略走关张。

六出能无死,云台未可量。

3.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 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王安石: 《诸葛亮诗》 区区庸蜀文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陆游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

它日故人能忆我,葛仙矶畔觅渔翁。 “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 “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 “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感旧》)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昼卧》) “登堂骨高遗像,千载愧吾颜”(《感旧》)。

4.说诸葛亮的八阵图的诗句

说诸葛亮的八阵图的诗句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八阵图》中的诗句。

《八阵图》全诗如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简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5.五丈原的来历50字简介

其一,民间传说,此原原名陂陀坡,秦朝时秦二世胡亥秋初西巡,在此见旋风刮起五丈尘柱奇观,挥毫写下了“五丈秋风原”而得名。

其二,五丈原高一百二十余米,恰好相当于汉代 的五十丈,五十丈读起来不顺口,古人简称为五丈原。

其三,五丈原为一葫芦形台塬,中部最窄处,其宽度约为五丈左右,故称五丈原。

其四,五丈原北原头最窄宽约五丈,故当地人称之为五丈原。

其五,五丈原地形象汉代五珠钱的五字,原来称作五状原,由于方言中丈状不分,误传为五丈原。

五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第一种说法,纯属民间传说,更无确据,实难以此为证;第二种说法,原高五十丈,简称五丈原,照此说法原名当为秦汉时所始称。熟知之前不有名?且当时尚无精密测量仪器,何知原高为五十丈,预测成份颇多。由诸葛亮《与步骘书》“仆前车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可知,三国时已有五丈原之名,究竟以何时得名,无可辨,第三种说法,据文物考古工作者近年来的现场查勘,五丈原最窄处叫细项口,当地人称作壑落城,相传是当年诸葛亮中军帐所在地,至今人们可辨夯土墙建筑基址,其最窄处远宽于五丈,或许古时宽约五丈,其后千年,风剥雨蚀,今超过五丈,其评不得而知。第四种说法,亦不足为信。第五种说法,根据甲骨文、金文、篆书五字的写法考证,五字写作X,可见五丈原是以其形状命名的。

6.关于描写诸葛亮的诗句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