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间字弟四声的古诗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杜甫《别蔡十四著作》

别蔡十四著作

作者:杜甫

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

献书谒皇帝,志已清风尘。流涕洒丹极,万乘为酸辛。

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

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

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积水驾三峡,浮龙倚长津。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鞍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

穷谷无粟帛,使者来相因。若凭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2.四句古诗大全500首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中小学教育资料

古诗大全500首大全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4、《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7、《从军行》【唐】王昌龄1/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古诗大全500首大全。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1、《塞下曲

3.古体诗的四声有何要求

古体诗中,对四声没有严格要求,对平仄也没有任何规定。

唐代以前,诗歌没有关于平仄的明确规则。唐宋以后,古体诗的平仄也是完全自由的, 很多诗人在写作古体诗时,刻意避免律句,想尽可能地将古体诗与律诗区别 开来,以显风格高古。

让诗作呈现高古风格的具体做法是多用拗句,从两个方面来看古体诗中的拗句:1。 看句尾三字。

常见拗句有以下四种三字尾:甲:平平平。此句式被称为“三平调”,是古体诗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此诗中,第二句 句尾“巢南枝”三字皆为平声。乙:平仄平。

丙:IXJXJX。丁: JX平厌。

2。 看全句平仄。

拗句的平仄是相因的,而不是交替的。或二、四字都 仄;或二、四字都平。

七字句中,四、六字都仄或都平。试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中,“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狐裘不暖锦衾薄”三句均是“三平调”。 其中“北风卷地白草折”,“千树万树梨花开”,“散人珠 帘湿罗幕“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五句平仄相因。

而“千 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符合上述两种情况。虽然古体诗对四声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优秀的古体诗非刻意为之,也能够自然而然地符合汉语声调的节律之美。

以写作古体诗为名,违背汉语声 调的节律之美,或刻意与律诗形式相区别,都是不足取的。

4.古代诗词所说四声有哪四声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

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自由发挥。

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

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

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或用韵或粘对或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

??近体诗是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所谓近体诗或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实就现在来说已经既不“今”也不“近”了,只是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继续沿用这个名称而已。

唐之后模仿这种近体诗体式所写的诗,也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

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律绝,对于每句用字的平仄有相对严格的规定,用韵也比之古绝严谨。

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近体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

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

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

??还有一种六句的律诗,古人称为小律。由于作品比较少,就不多说了。

现在,对于小律的诗,一般情况下被划归入律的古风了。 ??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

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

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也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用了对仗,一般情况下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

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若颔联不对而只是首、颈两联对仗的,有一个雅号叫做“偷春格”。

律诗的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因为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尾联用对仗的例子也是有的。 ??格律严谨的律诗,通常对仗一般不会少于两联,但也有些古人的作品只有一联对仗,这种情况大多都是把对仗用在颈联。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即既可以首联对尾联不对,也可以尾联对而首联不对,还可以两联都对或都不对,总之没有严格的限定。

??古体诗对于对仗也没有严格的限定,对仗的形式也比近体诗自由,可以不用考虑平仄相对。 ??词、曲中有时也用对仗,但词曲就对仗一般没有严格规定。

然而因为某些词牌的有些句子(如《满江红》上下片的各两个七字句)很容易形成对仗,词人们就在这些地方使用对仗以提高作品的整齐和美感,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惯例。习惯归习惯,惯例归惯例,总之不是硬性规定,所以在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看写词人的喜好和安排了。

个人看法:虽然是惯例,但若能对仗还是尽量使用对仗,以增加整齐的美感。 ??词,一般认为是起源于隋唐时期的燕乐,是从乐词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特殊诗歌形式,又有诗余、长短句、乐府(注意与汉乐府的区别)、曲子、曲子词、雅词等多种称呼。

词是一种合乐的文学,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诗又有所不同。由于这种体裁在形式上“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倚谱填词,因此写词一般不称为“作词”而是说“填词”或“倚声”。

尽管最早的诗也是合乐的,但那是先有诗而后配乐,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另外,每首词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曲调名称,以相互区别,这种以示区分的曲调名称人们就叫它为“词牌”。

每个词牌代表着不同的曲调。

5.10首4年级以上的古诗

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ɡ)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ɡ)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ɡuàn)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ɡ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jì)逐, 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fù)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lún),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4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蜂 (唐五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