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屎是从哪来的
一觉醒来,黏黏的东西粘住了睫毛,几乎睁不开眼睛,这是眼屎在作 怪。
这讨厌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在我们的眼皮里有一块像软骨一样的东西,叫做“睑板”。在睑板里 整齐地排列着许多睑板腺,腺口在眼皮边缘,靠近眼睫毛的地方。
睑板腺 不停地分泌一种像油脂一样的液体。当眼睛眨动时,这些液体涂在眼皮边 缘,既防止泪水外流,又可防止汗水流入眼睛,并可清除眼球表面的灰尘, 有保护眼睛的作用。
可是,人睡着后,眼睛长时间闭合,这些液体就与白 天进人眼里的灰尘还有泪水混在一起,随眼球运动而挤到眼角处。这就是 -•般所说的眼屎。
平时眼屎不多,如果得了眼病,或者眼睛过度疲劳,眼 屎就会多起来。
2.有哪些容易背的古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这是一首流行于敕勒族中的民歌,歌唱阴山脚下的草原风光:天像圆圆的大毡帐,罩住青青的大草原。天蓝蓝的,草原一望无际,风儿吹过,草儿低头,成群的牛羊就显露出来。
(1)敕勒:中国北朝时的游牧民族。 (2)穹庐:毡帐,即蒙古包。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注释:这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写景状物诗。那小小的荷池有一眼清泉,泉水无声细细地流着,好像泉眼十分爱惜它们,不愿多流一点似的。
树的影子映照在池中,好像很喜爱这晴天的柔和风光。鲜嫩的荷花在水面刚露出尖端,便有蜻蜒欢跃地飞来立在上面了。
(1)泉眼:泉水出口。 (2)细流:细小的流水。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这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写的是清明节感怀: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下个不停。游人遇雨,行倦兴败,心境愁苦,很想找家酒店喝上几杯。
见到牧童,便满怀希望地问:“何处有酒店?”牧童应声指了指前方那杏花盛开的村子。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这是一首构思别致的写风诗。
它从四种自然现象中,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3.古诗1首 要两句的 诗加诗意 急
诗词原文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旨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
对祖国深深地爱恋之情 译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 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