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诗句的感受

这个问题很笼统,对诗句的感受首先要取决于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意境啊!通常一首好诗是可以影响到读者的心境的。

如果面对一首很豁达或者很哀愁的诗,您还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多半是诗句有点失败,毕竟人非草木。但是,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是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积累,而今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都是沉淀了智慧精华的闪光之笔!从豪放到婉约,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剧(指明清小说),都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生花妙笔!面对这些诗句,我们会因了诗中的喜悲而被左右了情绪,但是又很幸福地享受着这种不同时代的精神共鸣。

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它以精炼优美的语言,表达出了世间冷暖,人生百态,徜徉其中,得到的是智慧与灵魂的又一次升华。

2.【写一篇对诗歌的感受体会的作文】

对诗歌的感受(一定要采纳我的哦):一首好诗总要有所突破,有所发现,有所独创,给人以新意,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向上的精神,让读者享受到一种新鲜的、独特的美感.而一首诗的成功与失败则有其诸多的因素,如诗的创作者是否有生活基础,是否捕捉到美的形象,是否让思想展开翅膀,是否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但是,愚认为,诗的创作者是否能从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艺术感受,这是一首诗是否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条件.正因为艺术感受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本领,那么,真正的诗歌创作者总是很善于掌握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谬斯的大门.著名文艺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赞扬海涅,说他具备任何艺术家所有的三个基本特征,而第一个特征就是“对于周围环境的特殊敏感,特殊强烈的感受性.”华兹华斯也强调“凡有价值的诗,不论题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既然艺术感受是诗歌作者必备的一种本领,是一首诗成与败的关键,那么,弄清艺术感受的定义及其性质便是很重要的问题了.不可否认,诗,来源于生活,然而,又高于生活.可是.并不一定他了生活,就一定能够写出诗来.诗并不是现实生活照相式的复制品.它是现实生活在诗歌创作者心中所激起的情感的浪花,它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才能通向彼岸——诗的国土.而艺术感受便是这座桥梁.诗人能以诗的方式接受现实印象,并且能借助幻想活动,在诗的形象中把那印象又复印出来.高明的诗歌创作者总是善于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去摄取生活中那些诗的元素,并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那些元素进行发酵,进行化学处理,进而酿造出诗来.从诗歌创作者本身的角度来看,艺术感受是诗歌创作中头脑应该具备的一种功能,从创作过程来看,艺术感受是作者对生活进行艺术认识、艺术体验、艺术发现的构思过程.这样,愚认为,艺术感受的定义应该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从而能独自发现形象化的饱含感情的思想的构思过程.把这个定义伸展开来,便是艺术感受的性质.。

3.对诗歌的感悟

诗,好比黄昏,黎明,由于视角或其他的感知的不同,给人的喜怒哀乐也存在差距。诗歌在现在,成了装饰品,而不像小说,散文,剧本那样受到人们欢迎,它的处境极为困窘,艰难,正是由于这种窘迫,引发了太多的诗歌创作者,诗人诗评家的多渠道多方位的探索,这里,鄙人倡导一点意见。

诗,应是理性的,人们的,自然的,而不是语言的、文字的,不是诗人的,而是所有的人的。诗贵在于抒情表理,就好比开花了没有果实,重理轻情。的确,任何一件东西、事物的形成,总是需要一个艰苦、漫长岁月的过程的,就好比打造一把刀,首先就要的是原料,然后是冶炼、捶炼,最后才是铸造、使用。对于这个过程,诗歌创作者也应该应用上来。

“好诗在民间”,诗是生活的、情感的、理喻的。的确,生长庄稼的地方,也生长诗,正是由于诗人的这种感慨才会引起大量读者的共鸣、振奋。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而充满诗情的国度里,我们的诗人应以农人的生活来倡导农民、引导农民,给他们心智、情趣,让他们从我们的诗中读到自己的快乐,忧愁,得与失,他们去生活、种植、收割、播种,去体会农民的勤劳与诚实的厚度,去体味劳动的伟大以及光荣。要让自己在农村生活中去采撷。关注人生、爱情、山水等。让自己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创作,这样才会使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才不致于自己单枪独马,一意孤行。诗应该平民化,才易更走近人心。

若诗是那种狂散且不付有感情的,把人们的汗水,心血和理想据之于外的,是不会予于接受的。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是靠他们勤劳的双手和他们日夜不停的穿梭收积起来的。我们应该赞同他们的做法,使他们的劳动得到肯定。我认为汗水诗,心血诗,勤劳诗,才是农人手中的锄头、镰,才是农人脚下的土地,这样的诗,才会在农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以及加固。诗不是个人的,更多的时候,是大众的,是广大农人的。现在很多的诗是自己的,没有几个诗人的诗能让人们去读懂,只有所谓的诗人之间的相互称赞罢了。没有走进群众的心,这样的诗歌是文学所不容的,诗歌是没有权力和地位的,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去歌吟生活、爱情、人生、理想、自然……

诗歌应该平民化,是属于劳动的、群众的,是属于勇敢进取、热情、真善美的。 我们不仅要关心我们的生活、情感、理想,要去更多的关注农人的生活、情感、理想、疾苦与幸福,应该把诗歌看作是劳动的结晶,是智慧和汗水的花朵,这样才得以让我们的诗歌走的更远。

4.有关学习古诗词的收获体会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一、背诵

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首先就要多读多背。背诵是孩子的天性,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5.学习古诗的感受或感想

古诗文的培训让我们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心灵,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我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比如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能体验上下求索与质疑的精神;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品尝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悠然见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对自然的憧憬与和谐。可以说,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人们读诗,正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

诗,是随感而发的, 唐前的诗人就是这样,比如说陶渊明。且那古典诗经,虽然说也有祭祀时故意歌颂的诗,但是总体还是古代劳动人民因生活感受而写的居多。诗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有诗歌。诗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所以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

6.根据你对古诗词的感悟写文章

我酷爱文学,但最爱的算是诗词的写作吧!有时在诗词中寻找自我。因为写诗填词,为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和对生活的记忆。

是诗词陶冶了我的情操,也是诗词让我从中寻找另一个自我,做一个果断、决绝、充满血性和一点野性的自己,敢作敢为的自己。有时使自己能够为梦想而行动,也能够不畏惧后果而承担一切。

诗词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爱,来源于追求与冲动之间。有时仿佛象一缕光,一缕明亮的光芒,从天空洒落下来,洒落到一片竹林之上,这片竹林在风中摇曳,翠绿、安谧、一尘不染。

诗词是我生活中的一片静谧竹林,也是我一生梦想与追求的神圣土地。这片竹林能让生命散放青春与活力。我为竹而爱,因为她常青;我以竹而做人,敬仰她的虚心。我以竹的风格去激励人生,以诗词的创作去感悟人生。

我对竹的感情,远远不及苏老夫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境界,以及他对竹的感情;也不及“竹林七贤”对竹林的感悟;更不及“扬州八怪”之郑板桥对竹子的生动素描。可是我心中有竹,不管是否已胸有成竹,但是对竹的情感,已超越了对其他事物的感情,是她时刻激励我写诗词的动力和欲望,写诗填词使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爱竹、爱诗、爱词、爱生活,爱一切值得去爱的。是爱的力量给予我写诗填词的激情和欲望,我将用一生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充满激情、自信、坚韧不拔。为爱而感动,为竹的风范而感动,为诗词的魅力而感动。

对诗词的感悟,就是对生活的诠释,对生命的感悟!

7.学习古诗后的感想和收获

学习古诗后的感想和收获如下: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8.古诗文的读后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样的诗,给予人的是说不出来的恢宏、博大之感,是决不可以—一字一句地解说的.只有能够一个人大呼大喊的场合,才可以诵读这样的诗.这是一个讲究”靓“ ”酷“ ”毙“的时代,这个时代艺术的口号是”生产快乐“,而我却觉得,在男生女生不易区分的时代,应该提倡读一下这样的诗要自强,中国青年应该有一种大海的气魄,不反对“爱” “玩” “搞笑”,但是也应该有那么一点点时间读读曹操的《观沧海》,长长阳刚之气.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首纯粹的写景诗,也是中国最有气势的一首写景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与山,树与草,风与浪,全是在作者的俯瞰之下,连日与月的行走,也是在诗人的脚下,这真是雄大得让宇宙也得降服的气魄.充盈诗中的是苍凉与忧患,但是又绝无哀愁与无奈,在这苍凉和忧患与海、山、树、风、日、月的对话之中,让我们感觉到的是跃跃欲试的征服欲望,这是对着强大者宣战时高声的呼喊,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样的岁月,让人激情燃烧.曹操是北征少数民族乌桓时写下这首诗的,这个时候,虽然几个强大的对手已经被他降服,但是南方群雄并立,统一大业困难如山压海迫,但是从这诗中,看出来的是曹操无所畏惧的雄心,敢寸:征战的气魄.毛泽东十分喜欢曹操这首诗,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了“魏武挥鞭”,曹操的诗中并没有写到“挥鞭”,可是毛泽东却能说出他在挥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再加上“挥鞭”,这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袍上是土,剑上是血,马身上是汗,一个征战未定的诗人,以鞭指海,并吟着诗.鞭之所指,便是征服的决定,便是麾旗所向千军万马的冲杀.“挥鞭”是一位伟大的人另一个伟大的人的充分理解,别人是写不出“挥鞭”的其卖,在魏武曹操之前,已经有一个人君临碣石以观沧海了,这个人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征服六国后,就急地奔向大海,他在这里刻石树碑,向大海宣扬自己的功绩.然而赢政实在是疏于文采了,他没有留下诗文,他的一生也没有留下诗文.横槊赋诗,以武略文功诠释大海的苍凉,曹操为第一人.。

9.【写一篇诗句感受的作文】

《寻隐者不遇》改写到处是深山老林,山中雾气缭绕,一片白茫茫,恍如仙境.一位穿着端庄的诗人——贾岛,正朝着山下的一户人家走去.房子旁,一位童子正在片片苍松下拿着树枝,赶着狗玩呢!贾岛走上前来,心想:这应该就是那位隐者的住处了吧.“先生,请问您……”童子好奇地问.贾岛解释道:“我步行千里而来,是为了来找你家先生.不知童子是否知道先生的去处.”“哦,那真不巧!我师傅在半个时辰前就上山采药去了.”“唉……” 贾岛失望了.这时,童子又说话了:“我师傅就在此山中……”“这是真的吗?那你又是否能告诉我他大概在哪儿?” 贾岛打断了童子的话.“可是……现在云雾缭绕,我不知道他具体在哪儿……”原先满怀期望的他,彻底失望了.回到家乡,心中万般无奈的他,为此写出了一首抒情之作: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名师点评:小作者对课文的语言进行了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成功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了记叙文,把《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情景写了下来.文章对山中的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对话内容都进行了比较好的叙述.小作者还可以试试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改写.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山里拜访我的老朋友.山中,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散布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簇拥在它们旁边的还有一群绿油油的小草.花上草上爬着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它们发出十分奇怪的声音.而蜜蜂、蝴蝶则是站在花上翩翩起舞……我被眼前的景色给迷住了,仿佛此时已处在人间仙境一般.啊,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这儿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我便来到了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松树下,看见一个小孩子正逗狗玩.我走上跟前轻轻地问:“小朋友,请问你认识某某某吗?我是他的好朋友.”小孩子停住了玩耍,站了起来,从上往下打量了我一番,调皮一笑:“当然认识了,他是我的师父,他刚才去采药了.”“原来你是他的徒弟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那么请问他在哪儿呢?”我恭敬地问道.小孩说:“嗯,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山中.”我抬起头,顺着小孩指的地方一看:哇,这座山上林深叶茂,云雾缭绕,怎么才能找到老朋友呢?“唉!”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可我转念又想:老朋友本来就是喜欢隐居山林,看看山水,采采草药,我本就不应来打扰他的生活.若是我能摆脱世俗,和他一样隐居山林该多好!望望天空,我自言自语道:“好朋友,我以后会再来拜访你,和你叙叙旧的.到时候,我会在这多住几天,体验一下闲云野鹤的生活!”这天,贾岛到西山去找他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叫***.因厌倦了世间的尔虞我诈,便隐居深山修身养性,与世隔绝,贾岛与***从小便是知心好友了,这几年贾岛当上了青云寺主持,很少与他书信联系,***就音讯全无了,这几天贾岛在外讲经论道,无意中听人说起***,他就兴高采烈地去西山找他了. 西山脚下的景色很美,从这儿就能看到山顶上的云雾,那云雾忽隐忽现,如果仔细看,云雾一会变成可爱的小白羊,一会儿变成鸟儿,一会儿变成活泼的小鱼…….贾岛看了看这一切,自言自语道:“难怪***会住在这儿呀!这真的很美.”边说着,边赶路.他穿过青翠欲滴的竹林,路过清澈见底的小溪,又走过奇形怪状的山石,便来到了一个云雾环绕的松林,贾岛也累了,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一只光彩夺目的蝴蝶飞了过来,它的翅膀青紫相间,好不漂亮.蝴蝶在云雾弥漫的松林中飞来飞去,更给它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贾岛也休息够了,便继续赶路,他边走边想:这里山青水秀,真是人间仙境呀!***住在这真是享清福了. 不一会儿,贾岛来到了山顶,只见不远处有座房子,他想:这一定就是***的家了,就向前走去.只见一个孩子正在拿着一根树枝和一只狗玩耍,他想:这也许是***的邻居吧.他上前问道:“小朋友你好,你知道这儿住一个叫***的人吗?” 孩子见有人问他,但把狗赶回狗窝,道:“先生您好,我叫子慧,***正是我的师傅,您找他有事吗?” 贾岛听后大喜,忙回答:“我是他朋友,想来和他聊聊,你能带我去见他吗?” 孩子一脸惋惜地说:“对不起啊,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贾岛听了,本来很好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可他想:问问他去哪采药了,兴许还能找到他.于是,他又问:“你的师傅去哪采药了呀?”孩子答:“就在这座山中.” 贾岛听了,心里又生起了一丝希望,忙问:“你能带我去吗?” 孩子又一脸惋惜的说:“哎呀!只可惜,这西山云雾太大,我又不认得路,我实在帮不了您啦.” 贾岛听后绝望不已,便告辞了,他一边叹气一边赶回去了,可他转念又想:虽然未见好友,但却饱览了西山的风光呀!这次虽然白跑了一趟,但也看到了好风景呀!他回去由感而发,写了一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