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思乡古诗(有诗意.注音和诗配画)
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2.江外思乡诗配画
那年
青春年少怀揣梦想
独自走上了漫漫寒窗路
故乡的眼泪太酸
离家的行囊太重
亲人的嘱托太沉
那月
素年锦时深深的眷恋
故乡的眼睛送我上路
门前的小河伤心的哭泣
袅袅炊烟那么迷人
捧一捧泥土上路
从此伴我一路风霜
那天
无论是碧云浮空
还是万里无云
却始终无法迷失
游子寻家的步伐
那夜
淡淡月光梅花欲吐
我站在望乡的路口
远远嗅到家乡春的气息
可思乡的路似乎太长
我站在望乡的路口
远远嗅到家乡春的气息
可思乡的路似乎太长
而今
岁月沧桑一肩风霜
牛背上的思念太重
可回家的行李似乎太轻
轻得听得见亲人的呼唤
无论天涯海角
思乡的思绪
如风
散落在温暖的故土
3.江外思乡诗配画
那年青春年少怀揣梦想独自走上了漫漫寒窗路故乡的眼泪太酸离家的行囊太重亲人的嘱托太沉那月素年锦时深深的眷恋故乡的眼睛送我上路门前的小河伤心的哭泣袅袅炊烟那么迷人捧一捧泥土上路从此伴我一路风霜那天无论是碧云浮空还是万里无云却始终无法迷失游子寻家的步伐那夜淡淡月光梅花欲吐我站在望乡的路口远远嗅到家乡春的气息可思乡的路似乎太长我站在望乡的路口远远嗅到家乡春的气息可思乡的路似乎太长而今岁月沧桑一肩风霜牛背上的思念太重可回家的行李似乎太轻轻得听得见亲人的呼唤无论天涯海角思乡的思绪如风散落在温暖的故土。
4.【诗配画】如果请你为一本以思乡为主题的诗集设计一个封面,下面哪
略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选A幅画,理由围绕“月亮是思乡之物”来展开说明即可。
点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运用发散思维予以解答,进而展示考生综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和理解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运用语言知识展示综合能力的考查形式。综合实践题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情境,题干上有一些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的提示语。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5.有没有静夜思的古诗配画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静夜思
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配画:
6.静夜思的古诗画怎么画
工具/材料:纸、彩笔。
1、首先,准备一张纸和各色彩笔,如下图所示。 2、然后,用桔色在纸上画一个古代的帽子,前低后高,像个电熨斗一样,在帽子下面,画两个长长的圈,表示帽翅,如下图所示。
3、在帽子下面,画一个圆形,表示脸,在脸的左侧,画一个突起的小尖,表示鼻子,如下图所示。 4、用黑笔在脸上画一条弧线,表示眉毛,在眉毛下面,画一个圆,表示眼睛,在眼睛里面,画一个黑点,表示眼珠。
在眼睛右侧,画一个半圆形,表示耳朵,并且把耳朵右侧的区域涂成黑色,表示头发,如下图所示。 5、在头部下面,画两只鸡腿的形状,上窄下宽,表示背在身后的两个袖子,如下图所示。
6、在袖子左侧,画一条竖线,表示胸口,在袖子下面,画一个梯形,表示古代的袍子,如下图所示。 7、在袍子下面,用黑色涂一个椭圆形的黑点,表示鞋,如下图所示。
8、在人物的右侧,用棕色笔画一条竖线,表示床的栏杆,在栏杆右侧,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床屉,如下图所示。 9、在栏杆右边,用桔色笔涂一片三角形的区域,表示床帘,如下图所示。
10、在人物的左上角,用绿色画一个半圆,表示圆形的窗户,如下图所示。 11、在窗户上面,用黄笔涂一个圆,表示月亮,如下图所示。
12、把窗户和月亮之间的部分涂成深蓝色,表示黑夜,如下图所示。 13、最后,把人物下方和床的下方涂成黄色,表示洒在地面的月光,静夜思配画就画完了,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