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的雁

雁和燕都是随着季节冷暖,南北迁徙的鸟类,冬去春来,它们按时往返,给人以诚信之感;

雁和燕都是众多鸟类中,相对温和的动物,形状、羽色上是这样,鸣叫声也是如此,这和中国古代文人的儒雅是相符的;

雁在秋日高空成队飞翔时,队形一丝不苟,衬以秋日肃杀气氛,愈显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壮美;

燕子,特别是家燕,一般不轻易改换做巢地点,给人感觉如守约的老朋友;

还是燕子,在人家里做巢,在人眼皮下面生活,雄雌之间的卿卿我我,成年鸟对幼鸟的关爱,莫不与人类似。

正是雁和燕自身本能的表露,暗合了人的悲欢离合与亲情友情,所以自古以来人类赋予它们特别的关注和寄托,构成中国古诗词中极重要的吟咏对象。

?wtp=tt

归雁 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归雁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杜甫

春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向北飞。

2.古诗中鸿雁的诗句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1.《早雁》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归雁》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3.《鸿雁》先秦.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 6.《扬州早雁》唐.李益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去寒就暖识所处, 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 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

违忧怀息性匪他, 凌风一举君谓何。 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整首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自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古诗中“雁”和“燕”怎么区分

古诗中燕是春天的信使,因此“新燕”是早春常见的意象。

动物学家有过统计:老燕回旧巢率为47.1%,头年幼燕回巢率为16%。有的燕子竟然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所以,每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晏殊《浣溪沙》写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燕读yān时,通常做地名,战国时燕国是七雄之一,古燕国即现在河北一带也称“燕赵”之地。燕然山这个地名在边塞诗或者描写戍边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比如: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王维《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等。

雁在在古诗中主要有两种意象:一是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领起全文,写出边疆秋来,景色与家乡苏州的差异,从而引起了世人对故乡的思念。雁朝衡阳飞去了,而诗人却只能长留边疆苦思家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夜晚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睡。”毕竟这么多年了,雁儿都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归呢?这种意象还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归雁入胡天”。二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写此诗时,诗人带着家人离开成都,滞留夔州。晚年多病,朋友失散零落,处境艰难,心里充满痛苦心情。自己就像这只孤雁一样,离群落单,和家人离开故地,与友人分散。诗人通过描写孤雁,和那念群的叫声,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意象还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闻雁》中“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等。

由于大雁入秋南徙,因此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比如:韦应物《闻雁》中“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等等

4.雁在古诗中最常用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

雁寄附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于儒家,其有道德伦理规谏的观念意义;于道家,其有鸿鹄之志的任自然的远大理想;于佛家,其有寒潭雁迹的佛性象征。这种儒、释、道三家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融合,体现在雁画中反映出寓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雁在古诗中最常用的意义有:

1、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3、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雁为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雁又叫鸿。十一、十二月南飞,六、七月到北方去。在北方繁殖。古人有鸿雁传书一说。

可分为灰雁,白雁和黑雁三种。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