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讲讲灶王爷的故事

【神话中的灶神】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民间供奉,及周礼以吁琐之子黎为灶神等。 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於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谢灶之期也分阶层,关于何时谢灶,民间有所谓「官三」、「民四」、「邓家五」,「官」指官绅权贵,习惯於年廿三谢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会在年廿四谢灶,「邓家」即指水上人,会在年廿五举行。

但是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

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也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称之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使少打几个小报告。

因此,祭灶神象征著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

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目的是祈祷灶王向玉皇上帝奏报这家一年来的种种善事,不要讲坏话。

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编辑本段]【灶神的形象】 灶神是男是女?古有不同说法,一般经学家以灶神为老妇,或为美女,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 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

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看来中国百姓怕男性灶神寂寞又为其添了一位灶王奶奶一同供奉,倒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编辑本段]【信奉灶神的历史】 中国是信奉多神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

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一说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

原始人群在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生活中,学会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

不过,自灶神产生之日起,其职掌便与火或灶火毫无关系,他是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是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顶礼膜拜。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

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见《论语·八佾》)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

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

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

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

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

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惧。 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

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

《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就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

”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

2.灶神讲的是什么故事

民间在灶前多供灶神,俗称灶王爷。

关于这位灶神,说法历来莫衷一是。有的说:“炎帝作 火,死而为灶。”

意思是炎帝发明了用火,死后成了灶神。也有的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还 有的说:“颛顼(五帝之一)的儿子名叫犁的,当司火之官,所以人们祀他为灶神。 ”灶神管些什么 呢?据说最初只管一家人饮食之事,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变为管一家人的生死祸福,并随时把一 家老小的功过记录在案,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

故民间供灶王,楹 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老百姓是不敢得罪他的,怕他打小报 告。当然有时也不客气,在他将要上天的时候,用灶糖(米糖)将他的嘴粘住,不让他多嘴多舌。

灶神长得什么样呢?据说先为老妇,后来变男子,而且是一个身“着赤衣,状如美女”的美 男子。近代民间供奉的灶神则为夫妇二人,即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据说男的名叫张奎,女的叫 高兰英,他们的事迹均见于《封神演义》。

祭灶之风俗,自古盛行。宋朝诗人范成大《祭灶词》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 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 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 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 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兮! 这首诗把宋代民间祭灶的风习写得宛然如见。

这篇灶神故事据《淮南子》《庄子》《酉阳杂俎》(唐•段成式)等书中有关资料及民间传说编写。孔夫子曾说过“宁媚于灶”的话,可见灶神在春秋时已被供奉。

老百姓为什么不能自己 主宰自家的命运,一定要请个什么神来做“一家之主”呢?而且对他又是那样毕恭毕敬,生怕他 向天帝去打小报告,这恐怕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悲哀吧。

3.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灶王爷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他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到每家每户来的官吏。

灶王爷每年要向皇帝汇报,因此,人们不免对他有几分敬畏。为了讨好灶王爷,在人间就形成了年年祭灶的习俗。

有关祭灶的传说很多,也颇有意思。 从前,有一个叫张生的富翁,他的妻子丁香,生得容貌端庄,性情十分贤慧。

开始,夫妻俩的感情还不错,日子也很和谐。 一天,张生在外做生意,看到一位漂亮女子叫海棠,立刻产生好感。

海棠见张生很富有,也主动献殷勤。不久, 张生便把海棠娶到家中。

海棠见丁香长得比她秀气,又是正式夫人,便产生了嫉妒,逼着张生休妻,把丁香赶出了家们。 从此,张生与李海棠终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就把富裕的家挥霍穷了。

海棠见张生成了穷光蛋,也离开张生,另嫁他人去了。 张生孤独一人,又不会做事,只好沿街乞讨。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又 饿又冻,终于昏倒在一个富户人家的门前。这家女佣见地上躺着一个乞丐,告诉女主人,并把他扶进厨房。

不一会儿,女主人来看他,张生十分惊讶,原来这位女主人正是两年前被他抛弃的丁香,顿时,他感到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此时,他想躲藏,又找不到藏身的地方,灵机一动,一头钻进灶里了。

丁香到了厨房看不到人,感到很奇怪。后来发现灶堂口有一个东西堵在那儿 ,上前一拉,原来是张生。

他已被烧死。丁香认出是自己的前夫,顿时悲愤交加,不久忧郁而死。

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张生能勇于认识自己的错误,还是好的,便封他为灶王。后来,人们把丁香奉着灶王奶奶,同张生一起供奉在厨房里。

4.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旧时每当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我国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祭灶王爷。

民间传说,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王爷。旧岁逝去前夕,灶王爷按例要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以供玉皇大帝决定赐福或降灾时抉择。

于是,人们在送灶王爷上天前,总要供些酒菜和麦芽糖封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 本期《晨报讲堂》堂主将为您讲述有关灶王爷的几个小故事。

堂主小传 李贤哲,山东聊城人。近年来有近300篇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文史栏目发表,约计80万字。

著有《李贤哲文集》。 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公、灶君等。

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之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祭灶也因此成为民间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灶王爷传说秦汉时就有 据《酉阳杂俎》记载: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

关于这个张单,民间另有传说,似乎解释了灶王爷的来历。 张单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顺公婆。

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爱上另一个女子海棠,于是回家休了丁香。这之后,丁香嫁给了一个贫穷老太婆的打柴儿子。

而海棠则每天好吃懒做,还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四处讨饭维持生活。

有一年的腊月廿三,张单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了。 因为他是玉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帝封他为灶王爷。

民间流传的灶王爷起源甚早,商朝已经开始在民间供奉。秦汉时灶王爷更是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灶王爷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为其掌管人们的饮食,赐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他还是玉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员,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玉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正因为如此,祭祀灶王爷才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俗沿袭下来。

祭灶时糖和酒必不可少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灶王爷毕恭毕敬。人们如果要祈福躲灾,便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坏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脏物送入灶内燃烧等,名目繁多。

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民间都会流传灶王爷要在这一天升天,向玉帝报告一年的情况,旧时人们会为灶王爷摆上供品,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黏,目的是要用它糊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一来灶王爷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

宋代范成大《祭灶诗》中云:“古传腊月二十四(廿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廿三,清朝皇帝都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王爷,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

祭灶这天,坤宁宫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 皇家也像民间一样,在灶王爷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糖封住灶王爷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

祭灶时,宫殿监奏请皇帝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王爷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王爷等神位行礼。

民间还有灶王奶奶的传说 传说玉帝的小女儿贤慧善良,十分同情天下的穷人。她爱上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穷小伙,玉帝得知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那个穷小子受罪。

王母娘娘疼爱女儿,从中讲情,玉帝才勉强给“穷烧火的”封了个灶王爷的职位。 人们就称“穷烧火的”为灶王爷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疾苦,常常借着回娘家探亲的机会,从天上带些好吃的、好喝的分给穷苦百姓。玉帝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察觉此情后更是火上加火,于是只准小女儿每年年底回娘家一次。

第二年,眼看快要过年了。 可是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有的连锅也揭不开,灶王奶奶看在眼里十分难过。

腊月廿三这天,她决定回娘家,给百姓们要点吃的。但自己家里连点面屑也没有了,路上没有干粮怎么办?百姓们知道后,便设法烙了些面饼,送给灶王奶奶在路上做干粮。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帝讲述了人间疾苦,玉帝不但不同情,反而嫌女儿带回一身穷灰,要她当晚就回去。 灶王奶奶气得当时就想走,但转念一想,两手空空,回去无法向百姓们交代。

正好此时王母娘娘也过来说情,灶王奶奶便顺势说自己要扎把扫帚带回去扫穷灰。 大年三十儿这天,灶王奶奶正在包饺子,玉帝派人告诉她今天必须回去。

灶王奶奶看自己这几天已经把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便依依不舍地离开皇宫。 这天夜里,百姓们都不肯睡觉,坐在火炉边等灶王奶奶,等到灶王奶奶回来了,便纷纷点起香烛、放起鞭炮。

此时已是初一的拂晓了。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的恩德,每年腊月廿三都要烙发面饼,大年三十儿包饺子,夜里不睡觉“熬岁”,为的就是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

一些地方有把灶王爷“赶出去”的习俗 在民间也有不祭灶的地方,有的甚至还要把灶王爷赶出。

5.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二十三,灶上天”,转眼间又快到人们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了。

每年腊月二十三,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祭灶的习俗。所谓的“送灶王爷上天”,就是把炉灶前贴着的灶王爷画像烧掉,传说这个时候灶王爷是去向玉皇大帝做年终汇报去了。

为了避免灶王爷说坏话,人们还特意供上麦芽糖和点心,来讨好他,让他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等到了除夕夜,人们再把新的灶王爷画像贴上去,叫做“接灶王爷回家”,也就是对联上所写的“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历来众说不一。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淮南子》中记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礼记》上说,灶王爷叫祝融;而《庄子》中又称“灶有髻”,却是美女一个。

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也有很多。“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

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岁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

这首民谣来自张单休妻的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张单,字子郭。

他的妻子叫丁香,为人勤劳贤惠、孝顺父母。张单不愿守在家里种地,就出门做生意。

后来发了财,回家后竟嫌弃起自己的糟糠之妻来,一纸休书把丁香赶出了家门。第二年他又娶进一位名叫海棠的妓女做老婆。

由于海棠生活挥霍奢侈,而张单在外又吃喝嫖赌,很快家道败落。后来的一场大火又将家里的财产全部烧光,海棠也改嫁他人。

从那以后,张单只得靠乞讨度日。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他要饭时竟然要到了自己的原配妻子丁香的家里,面对善良的丁香,他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一头钻进炉灶里,说什么也不肯出来,被活活憋死了。

后来玉皇大帝把张单封为灶王,也许是为了警戒人们不要犯他犯过的错误吧,还命令他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一年来这一家的言行。 关于灶王爷,还有一个玉帝女婿的传说流行较广。

说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

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

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

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