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有意义的古诗是什么

陆游的<<;东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2.【一首最有内涵的古诗

《春江花月夜》:是初、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称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斜(xié)是后面编入的声调). 斜(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赏析:《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3.有美好寓意的古诗词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带有美好寓意的诗句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14、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5、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4、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 25、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下何人不识君。

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9、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0、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3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2、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5、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7、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38、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9、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40、暂别紫台自飘摇,何惧风雪总潇潇。不见昨夜雨湿处,聊以新颜待今朝。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5.最经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诗

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以寒冷的夜里,滔滔的江流,连朦朦的远山也显得孤独,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着重讲述诗人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以寒冷的夜里,滔滔的江流,连朦朦的远山也显得孤独,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着重讲述诗人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回答者: 杨俊1981 – 榜眼 十二级 6-4 19:25 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江畔独步寻花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石灰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竹石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 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 歌体式的新发展。

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

6.找有意义的诗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好了歌》(第一回)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凭高唯有清啸。 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不知征战几人还。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浣溪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浣溪沙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南歌子 古戍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浪淘沙 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南楼令 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

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蝉、空满衾裯。

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下阙第二句纳兰手迹作“忍共”。)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又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又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清平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清平乐 发汉儿村题壁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于中好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于中好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于中好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生查子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满庭芳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踏莎行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

7.找出五首有象征意义的古诗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