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这首古诗的前两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一首很好的诗啊!

2.【古诗军城早秋古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军城早秋 【作者】:严武 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失地收复,安定了蜀地.《军城早秋》,一方面使我们看到诗人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赏析】: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3.【古诗赤壁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出自#5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借一件古物“折戟”来引发联想,产生对历史的思考.。

4.村居古诗的诗作者是谁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春天景色}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又美好!一对白发苍苍的公公、姥姥.){吴地田园生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呵呵……一首诗,一首词,都解释了前两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