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的倒装和宾语前置有什么区别 如 故

古诗中倒装句的种类有很多,宾语前置、或称谓宾倒装,只是其中的一种。

下面的文章列出了多种倒装句类型:

古诗词中“倒装句”的类型

马晓娜 张茂昌

阅读古诗词时,若遇到字面没按正常语序,怎么也读不懂的情况,就应考虑是否为倒装句。为助大家顺畅解读,现说说古诗词中倒装句的类型。

一、主谓倒装。如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②“长夜难明赤县天。”(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例①“归浣女”是“浣女归”的倒装,因主语是“女”,谓语是“归”。同理,“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意思是“竹林中说笑喧闹,是洗衣服的女子归来了;水面上荷花摇动,是打鱼的小船从远处划过来了”。例②把主语“赤县天”倒装于句尾。正常语序应为“赤县天长夜难明”。

二、谓宾倒装。如:

①“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②“燕子飞时,绿树人家绕。”(苏轼《蝶恋花》)

例①应是“遥看草色近却无”。谓语“遥看”倒装在宾语“草色”之后。例②“绿树人家绕”,应是“绿树绕人家”,把谓语“绕”倒装在宾语“人家”之后。

三、定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

例①中心词是“厦”,“千万间”是“厦”的定语,倒装在句尾,正常语序应是“安得千万间广厦”。例②“残星几点”应为“几点残星”,“几点”是“残星”的定语,倒装在中心词后;“一声”是“长笛”的定语,应放在“长笛”的前面。

四、状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①“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②“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①“僧敲月下门”应为“僧月下敲门”。状语“月下”,倒装在中心词“敲”之后。例②“气吞万里如虎”应为“如虎气吞万里”,状语“如虎”倒装在中心词“吞”之后。

另外,还有两种出现频率较少的倒装句,这里一并谈谈。

五、主宾倒装。如:“严霜结庭兰”(《孔雀东南飞》)

句中的“兰”是主语,“结”是谓语,“霜”是宾语。原句主语和宾语语序倒装,正常语序应是“庭兰结严霜”,意为“院子里的兰花结上了厚厚的霜”。

六、补语与中心词倒装。如:“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正常的语序应是“晴云絮帽披岭上,初日铜钲挂树头。”意为“晴云象絮帽一样披在岭上,初日象铜钲一般挂在树头”。句中作为补语的“岭上”“树头”都倒装在句首。

古诗词中的倒装句虽然比较复杂,但大家不必害怕。只要我们运用语法知识,找出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把颠倒了的语序恢复原位,解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2.诗词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现象是怎么回事

例如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中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第一句里的“鸿雁”为动词“听”的宾语而前置。

第二句的“云山”是“过”字的宾语而前置。如果 两句均将宾语移后,“不堪愁里听鸿雁,况是客中过云山。”

意思虽未变,却 没有诗的韵味了。又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其中的“肠断白苹洲”应是“于白苹洲肠断”,就属于状语后置的情况。

后置之后不但在韵律上更加和谐,而且将主人盼望的心情表述得更加确。

3.诗词修辞手法倒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词修辞手法倒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

可以让诗词韵律和谐诗词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能使作品具有节奏之美。为此,不少古诗词运用了倒装。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如果把“处处闻啼鸟”改为“处处闻鸟啼”,那 么“啼”与“晓”、“少”也不押韵了。 2。

可以让诗词的平仄协调例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其中“淮水东边旧时月”正常的顺序应为“旧时淮水东边月”,诗句颠倒后,平仄 正好与下句相对,既合乎格律诗对于平仄的要求,又使句子音律和谐,声调优美。

3。 可以突出强调,让诗词侧重点鲜明有时,诗人为了突出某种特殊的情感,在写作时有意将词语的语序改变。

例如“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其中“霜信报黄 花”应为“黄花报霜信”。

将“霜信”提前,表面上是写景物的凄凉,实际上 是为了强调词人晚年生活的凄楚。“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 生。 ”颠倒词序,突出了词人宦途失意的辛酸和对现实的愤懑。

4.英语中什么时候有倒装现象

英语倒装句用法浅析 倒装(Inversion)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以表示一定句子结构的需要和强调某一句子成分的需要。

英语的最基本结构是主、谓结构,倒装就是将这种比较固定的结构加以颠倒。 倒装有两种:将主语和谓语完全颠倒过来,叫做完全倒装(Complete Inversion)。

如:In came a man with a white beard. 只将助动词(包括情态动词)移至主语之前,叫做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如:Only once was John late to class. 英语句子的倒装一是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二是由于修辞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

前一种情况,倒装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后一种情况,倒装是选择性的,倒装与否只会产生表达效果上的差异。下面本文就拟从其修辞功能谈谈倒装句的用法。

一、表示强调: 倒装句最突出、最常见的修辞效果就是强调,其表现形式如下: 1. only +状语或状语从句置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1: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solve this problem. 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2:Only after he had spoken out the word did 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只有当他已经说出那个字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 2. not, little, hardly, scarcely, no more, no longer, in no way, never, seldom, not only, no sooner等具有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位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1: No sooner had I got home than it began to rain. 我刚到家就下起了雨。 例2: Seldom do I go to work by bus. 我很少乘公共汽车上班。

3. so / such。that结构中的so或such位于句首可以构成部分倒装句,表示强调so /such和that之间的部分。

例1:So unreasonable was his price that everybody startled. 他的要价太离谱,令每个人都瞠目结舌。 例2:To such length did she go in rehearsal that the two actors walked out. 她的彩排进行得那么长,以致于那两个演员都走出去了。

以上各例都用倒装语序突出了句首成分,其语气较自然语序强烈,因而具有极佳的修辞效果。 二、承上启下 有时倒装可把前一句说到的人或物,或与前一句有联系的人或物在下一句紧接着先说出来,从而使前后两句在意思上的关系更加清楚,衔接更加紧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1: They broke into her uncle’s bedroom and found the man lying on the floor, dead. Around his head was a brown snake. 他们破门进入她叔叔的卧室,发现他躺在地板上死了。一条棕褐色的蛇缠在他头上。

例2: We really should not resent being called paupers. Paupers we are, and paupers we shall remain. 我们确实不应因为被称作穷光蛋而愤愤不平。我们的确是穷光蛋,而且还会继续是穷光蛋。

三、制造悬念,渲染气氛 在新闻或文学创作中,有时为了内容的需要,或是为了强调,作者常常运用倒装来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如: Hanging on the wall was a splendid painting. 墙上挂着一幅精美的图画。

再如朗费罗(Longfellow)《雪花》中的一节: Out of the bosom of the Air, Out of the cloud-folds of her garments shaken, Over the woodlands brown and bare, Over the harvest-fields forsaken, Silent, and soft, and slow, Descends the snow. 在这一节诗里 ,诗人就富有创意地运用了倒装。在前五行中 ,诗人堆砌了七个状语,状语连续出现而主语和谓语却迟迟未露 ,造成一种悬念效应。

全节读罢 ,读者才对诗歌的主题恍然大悟 ,因而收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四、平衡结构 英语修辞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尾重原则,即把句子最复杂的成分放在句尾以保持句子平衡。

在语言使用中为了避免产生头重脚轻、结构不平衡的句子,我们常采用倒装语序。 1. 以作状语的介词短语开头:当主语较长或主语所带修饰语较长时,为了使句子平衡,常将状语置于句首,句子用完全倒装语序。

例1:A. To the coal mine came a com-pany of PLA soldiers with orders from the headquarters to rescue the trapped miners. B. A company of PLA soldiers came to the coal mine with orders from the headquarters to rescue the trapped miners. 一个连队的解放军战士来到了那座煤矿,奉司令部之命解救受困的矿工。 例2:A. On the ground lay some air conditioners, which are to be shipped to some other cities. B. Some air conditioners lay on the ground, which are to be shipped to some other cities. 地上放着一些空调,等着用船运到其他城市去。

从例句中可看出, 采用倒装语序的A句结构平衡稳妥 ,读起来自然流畅,而采用自然语序的B句结构零乱, 读起来也别扭。因而,在主语较长时就应采用倒装语序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2. 以表语开头的句子:有时为了把较长的主语放在后面,须将表语和谓语都提到主语前。如: Such would be our home in the future. 我们将来的家就是这个样子。

3. 以副词here , there开头的句子,也采用完全倒装来保持句子平衡。如: Here is the letter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你盼望已久的信在这儿。

五、使描写生动 有时为了使叙述或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语言效果,可将表示方向的副词(如:down, up, out, in, off, on, away。

5.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古诗中的倒装句是如何鉴别的呢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

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 这些事我从网上找来的,希望能帮你。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