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的大意

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而且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应该已经不年轻了,才会有这种沉痛的感触;像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但比它少了些柔软,多了份悲叹,以及些许大气。

看着同样的景色,逝水流,大风起,有人读出了豪迈,有人读出了惋惜,有人读出了自己。就像作者说的,人生一场空,每个人在老去时都会尝到这种感觉的,并且不是都吞得下。很苦,明白很多的时候,却做不了很多了,那种无能为力感是最深的。

又也许是某少年郎‘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他很厉害,佩服。

没读过这首词,我猜的,也许不准。

另外:

‘只剩懒散,伴人行左右’,应该不是警醒,而是自叹自悲吧;

而且,全文风格积极向上么?

你觉得呢,楼上?

2.古诗的意思怎样理解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结合柳宗元当时做诗的背景: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当时作者心境应该是很苍凉的(才华横溢却不得重用,而且柳是比较清高得) 呵.再看这诗,画面相当冷清,茫茫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独钓”,遗世独立,无人欣赏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寒、冷、寂。

3.古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他的《别董大》之二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4.古诗大意

宗泐八岁就出家了.他精通诸子百家,博学通儒,他一生不愿为官,终老释门.

<<;暑夜>>

宗泐

此夜炎蒸不可当,开门高树月苍苍。

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

此文读起来平白如话,浅显易懂.下面我自己”翻译”一下:

这样的夏夜,热气蒸腾,不可抵挡.

打开门透凉,树影阑珊,月光苍茫.

九天的银河,在南楼顶,触手可及.

为什么它, 不借人间,一点清凉?

读这样的诗会让我想到,李太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些天真,有些浪漫.同样,没有烦复的语言.他只不过是要写”高”,就想到了星星,想到了仙人. 而宗泐也只不过是要写”热”,就写了银河,写了借.让人觉得银河很小气!连一点凉爽都不肯给人间.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热”,这就是夸张的手法.烘托了”热”.还有,第一句里的”蒸”字,用的挺好的.像有个蒸笼把世界在沸水里蒸一样..很热吧??。我现在想到的就这么多

暑 夜

(明)宗泐(lè)

此夜炎蒸不可当,开门高树月苍苍。

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夜间异常闷热的情景。诗的大意说:这天夜里闷热得厉害,简直就像被放进大蒸笼里蒸烤一般。睡不着觉,开门走到庭院,见高高的树梢挂着一轮青白色的月亮,也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天河里的水该是凉快的吧,天河离此也并不远,只是横亘在南楼的上边,可是它怎么就不肯借一点点凉意给人间呢!

热,是只能用感觉才能感知,要形象化的描绘出来颇不容易。这首诗用恰当的比喻,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这种感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好像置身其中一般

5.我知道《秋思》这首古诗的意思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家书,但要表达的意思却很多. 怕匆匆忙忙的写不完, 送信的人刚要出发时,又打开了封好的信,看有没有忘写的内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不但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素称为元人小令的绝唱.篇中仅用了五句二十八个字就生动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秋郊夕照图景,细致刻划了一种愁穷苦别的天涯游子心境,可见其语言凝炼的程度. 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副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格外显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通篇无一字直接抒情,纯粹采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有这些,都是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前三句用名词缀和,造成富有内涵的意象叠加,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 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昏暗的物象.“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清雅温馨的物象.古道、西风瘦马,是前两句的补充和发挥,“断肠人在天涯,”是所要表述的全部感情涵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