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两个人相见恨晚的诗句
1、《卜算子·赠乐婉杭妓》宋代诗人施酒监
原文: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译文:一见面感情就很深了,只是恨不能相识早一点。看过了千千万万的人,但是都不如你好。
2、《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代诗人张籍
原文: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译文: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3、《别葛使君》宋代诗人王安石
原文: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译文:在行政区域中有许多儒士就知道政绩好了,在集市上看到许多稻米就知道是丰收年了。我们在一起交谈只觉得相见恨晚,在谈笑间竟然忘了告别。
4、《念奴娇》宋代诗人吴儆
原文:
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不是无情,都只为、离合因缘难测。
译文:相见恨晚,每个人都会有聚有散。不是因为没有情谊,只是聚散离合难以预测。
5、《清平乐》宋代诗人朱敦儒
原文: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
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
译文:当初我们见面,你怨恨相见恨晚,一首秦筝曲子弹了很多遍,无奈昭阳许多人怨。
2.形容相见恨晚的诗句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唐·无名氏)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宋·王安石《别葛使君》)
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不是无情,都只为、离合因缘难测。(宋·吴儆《念奴娇》)
地有高斋要名士。相逢恨晚,老矣酒兵诗帅。岁寒同一笑、千年事。(元·程文海《感皇恩 次韵姚牧庵题岁寒亭 此首下原附牧庵》)
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别后空忆仙姿,路隔吹箫玉。何处栏干十二,缥缈阳台曲。(宋·方千里《六幺令》)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宋·朱敦儒《清平乐》)
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宋·柳永《洞仙歌》)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宋·施酒监《卜算子》)
3.表达恋人的诗句
1、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4、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6、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7、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关于爱情的日志《虞美人》 纳兰性德
8、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容
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0、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1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1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1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14、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1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6、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1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1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2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21、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爱情诗句
22、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2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2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2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28、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2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30、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4.有没有古诗形容恋人绝情的句子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有哪些形容相见恨晚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6.形容情侣吵架心情感伤的诗句有哪些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
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
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
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清一去,
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
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
光阴虚过。
定风波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音duǒ)。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据传,当时北宋著名词人曼殊就很熟悉这首词,并且持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一次,柳永去见晏殊。“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见张舜民《画墁录》)看来,柳永这首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是当时士大夫们所难以接受的,它对爱情,对少妇内心活动的描写是直率、火爆而又大胆的。它用笔泼辣,不加掩饰。这与曼殊笔下那种含蓄蕴藉、圆融平静、具有雍容富贵之态的“雅词”相比较,的确是迥然不同的。但是,只要我们对《定风波》这首词的整体进行全面分析,就很难得出“庸俗低级趣味”和“流露渲染色情”这样的结论。
这首词真实地反映了少妇的孤独苦闷和离别相思之情。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少妇的孤寂之情。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少妇因此反而增愁添恨。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生活。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高卧。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未三句,揭示出这位少妇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至此,我们才发现,原来上片用的乃是一种倒叙手法,它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在特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少妇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这位少妇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对功名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与《诗经》中的爱情诗、汉乐府《上邪》以及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等著名民歌,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上述几首著名民歌相比较。可以看出,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U馐橇?郎?钍贝?际懈叨确比俚目凸鄯从场?br>
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与柳永《雨霖铃》、《夜半乐》相比较,风格不同,昭然可见。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