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夜和寒的诗句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夜坐吟」李白
天高夜气寒,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闹如沸”北宋 苏轼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①。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②。
【注释】
①灞原:在灞水西高原上。
②郊扉:郊外住宅。致此身:出去为官,《论语·学而》:“事君能致其身。”
【赏析】
这首诗抒写羁旅他乡、进身无路的悲凉境遇。前六句通过秋天的萧瑟景物,制造了浓烈的客愁氛围。诗中先写风雨初定、雁行频飞,渲染寒秋来临的氛围。再以落叶、寒灯具体写秋夜山居的沉寂与凄凉。最后则进一步以空园、孤壁突出表现山居的萧瑟冷落和孤寂。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早日进身仕途、施展自己抱负的渴望。
2.描写秋雨夜寒的诗词
1、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4、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
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伶仃洋》8、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1、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杜甫《秋雨叹》其三12、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13、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陶澹人《秋暮遣怀》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15、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
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16、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7、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18、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杜甫《秋雨叹》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0、宴罢兰堂肠断处。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2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22、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陈与义《秋雨》2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2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2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2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28、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2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30、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2、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3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34、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3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王维《栾家濑》3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7、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
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38、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3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40、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41、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白居易《雨后秋凉》42、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尘。
——黄庭坚《次韵赏美》43、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白居易《司马宅》44、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
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
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温庭筠《细雨》45、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秋雨夜眠》4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47、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温庭筠《细雨》48、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9、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
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
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
——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5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5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52、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5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5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5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3.夜寒独觉古诗翻译
《夜寒独觉》古诗翻译:
儿子夜间啼哭,惊醒了我正在华胥国里参与论朝政的梦境。
临五更寒气逼人时,偏偏寒从足生,感到异常寒冷。人老了,什么事情都不如人愿啊。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天际,冷寂地照耀着这个尘世。若没有这轮冷月,还有谁与我相伴度过这难眠的寒冬之夜?耳中闻听鸡啼声声,这老天就不愿意破晓黎明,让我失眠于难捱的长夜,寒冷中无法入睡。
唉!我尚有一床薄布被子,在寒夜里如铁似地冰人不能御寒,如果连布被都没有寒如铁,再说自己贫穷吧,毕竟我的处境是比上不着,比下有余,比我受冻的百姓多着哩!
《夜寒独觉》原文:
杨万里(宋)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问津。
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
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
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
4.关于夜的古诗
描写夜的诗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金船满引人微醉。红绡笼烛崔归骑。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不辞风满腋。旧是仙家客。坐得夜无眠。南窗衾枕寒。—— 宋· 舒亶《菩萨蛮·金船满引人微醉》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相逢未尽论心素。早容易、背人去。忆得歌翻断肠句。更惺惺言语。萋萋芳草迷南浦。正风吹、打船雨。静听愁声夜无眠,到水村何处。—— 宋 ·杨无咎《滴滴金·相逢未尽论心素》
9、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清·林古度《金陵冬夜》
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
12、细字灯前老不便,小斋新冷夜无眠。数声墙竹萧萧雨,一缕铜炉淡淡烟。——宋 ·卢祖皋《读书》
13、向夕起秋思,无眠知夜长。年华一俛仰,人事几炎凉。自喜全虚白,何妨兀老苍。空庭风露入,唧唧话蛩螀。——宋 ·孙应时《不寐》
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1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16、抱影无眠坐夜阑,窗风战雨下琅玕。我将好况供陪梦,只恐灯花不耐寒。——宋 ·朱淑真《夜雨》
17、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宋· 朱淑真《秋夜》
18、归路苦无多,正值早秋时节。应是画帘灵鹊,把归期先说。就中风送马蹄轻,人意渐欢悦。此夜醉眠无梦,任西楼斜月。—— 宋 ·晁补之《好事近·归路苦无多》
5.带夜的诗句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贺雨」白居易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白居易
「月夜登阁避暑」白居易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春雪」白居易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白牡丹(和钱学士作)」白居易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慈乌夜啼」白居易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村居苦寒」白居易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纳粟」白居易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新制布裘」白居易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白居易
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续古诗十首」白居易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古风」李白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夜坐吟」李白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李白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长干行二首」李白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古朗月行」李白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白纻辞三首」李白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破阵子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
青苹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凤衔杯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采桑子
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木兰花
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 ——诉衷情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诉衷情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鹧鸪天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临江仙 梅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多丽 咏白菊
6.夜寒独觉这首诗的解释
《夜寒独觉》宋 .杨万里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问津。
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
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
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进士出身,做过几任地方官,后入为东宫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讲究师法自然,善于捕捉形象、描绘景物,他的诗同情民间疾苦、构思新颖、感受别致、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风趣,有《诚斋集》存世。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现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於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諡“文节”。
此诗,应该是杨万里归居家乡后的作品。也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晚年生活的清贫。
“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问津。”
儿子夜间啼哭,惊醒了我正在华胥国里参与论朝政的梦境。
“ 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
临五更寒气逼人时,偏偏寒从足生,感到异常寒冷。人老了,什么事情都不如人愿啊。
“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天际,冷寂地照耀着这个尘世。若没有这轮冷月,还有谁与我相伴度过这难眠的寒冬之夜?耳中闻听鸡啼声声,这老天就不愿意破晓黎明,让我失眠于难捱的长夜,寒冷中无法入睡。
“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
唉!我尚有一床薄布被子,在寒夜里如铁似地冰人不能御寒,如果连布被都没有寒如铁,再说自己贫穷吧,毕竟我的处境是比上不着,比下有余,比我受冻的百姓多着哩!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杨万里归乡后的晚年生活。首两句通过儿子寒夜冻醒夜啼,打扰惊醒了正在华胥国里参政论事的诗人美梦。这是诗人抱负无法实现,借梦解愁的悲苦写照,以明此生追求一个华夏之根的文明国度、并愿报效此国家之大志,借梦写诗明志矣!
末 尾两句接自己布衾之冷,联想到天下比自己日子过得更贫寒惨淡的百姓,他心里永远装着天下布衣,同情人民的疾苦,更激起难以实现报国大志的惆怅。我觉得唐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杨万里是有深刻影响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