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1至10的句子的诗句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乾隆皇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黄侃先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2.含一至十的诗句
1、《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咏柳》——唐代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4、《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6、《瑞鹤仙·环滁皆山也》——宋代黄庭坚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译文: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8、《渔家傲》——宋代李清照
九万里风鹏正举。
译文: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9、《赠别二首》——唐代杜牧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10、《从军行》——唐代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译文: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3.带有数字一到十的古诗是什么
带有数字一到十的古诗有:
1、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
八九十支花.。
2、怨郎诗 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3、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4.谁给我1首 有10句的古诗
归园田居 魏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本篇是《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第一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如果说那洒遍浓荫的庭院就象是诗人 “ 复得返自然 ” 之后的恬静心境,那么在材落上空缓缓弥漫的炊烟就象是诗人对故乡田园的依恋之情。甚至那几声最普通不过的鸡鸣狗吠也以其特有的乡土气息传达着诗人对淳朴、宁静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以田园之景写胸中之意,是此诗的显著特色。 这首诗显现的画面很有层次。
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远处量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一近一远,使画面具有纵深感。
诗歌的语言就象那茅舍一样质朴无华;其间的意趣就象那缕炊烟一般高速。诗人以叙家常的笔调吐露胸襟,整首诗宛如一条涓涓溪流,以其从容不迫的流动,将作者带入一个 “ 豪华落尽见真淳 ” 的艺术境界。
诗人采用了一种与朴实淳厚的田园生活本身完全谐调的艺术形式,从而使诗歌具有自然真挚之美。而这正是陶诗独具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