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够体现小草的精神的古诗

1. 冰雪刚刚融化,小草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那么细弱,那么娇小,但它们不畏严寒,迎着春风跳起欢乐的舞。

2. 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

3. 含羞草发芽了,长出了幼苗。那幼苗又娇又嫩,被风一吹,摇摇摆摆,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姑娘。

4. 一到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了我的头顶了,黄狗进去,连个影也看不见了。

5. 凛冽的寒风把可怕的冬天请来了,小草的身躯被寒风吹萎缩了,但是,它的根部却像一条条蚯蚓似的,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6. 风吼着卷来,雨剑一样射来,小草绝不向狂风暴雨低头、弯腰,迎着暴风雨,不屈不挠地俯伏着。

7. 秋天,野草被风吹得渐渐变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8. 小草给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新的光彩。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在高山上、石缝中,都能见到它翠绿的身影。

9. 沙岗上长满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时节,草势少了锋芒,开始枯衰冷黄,在风中更显得柔软无力。

10. 春天,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体旁站了出来,嫩绿嫩绿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仿佛那么弱不禁风,一口气都会吹倒一样。

1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扎根在大地上,给大地增色。

12.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

13. 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14. 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清请地唱歌起舞。

1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16.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17. 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着春天的衣裳。

18. 小草在绚丽的鲜花面前显得很单调,在参天的大树脚下又显得很弱小。然而,飓风虽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将鲜花刮得粉碎,却奈何不了扎根大地的小草。

19. 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上。

20. 一些可怜的小草,在那卵石的缝隙里廖若晨星地吐着淡淡的绿。

21. 暴风雨来到的时候,许多庄稼、花儿、小树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而小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22. 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小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23. 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宝石,泛着五颜六色的光华。

24. 草滩里的枯草像小孩儿的黄头发,软不啦叽地伏着。

2.体现小草精神的古诗

体现小草精神的古诗:

1、《赠萧瑀》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赠萧瑀》: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3.形容小草生命力顽强的诗句有哪些

1.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五代:冯延巳

【诗句】: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译文】:细雨霏霏,浸湿了光阴,芳草萋萋,年复一年,与离恨一起生长。

2.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3. 《丽春》唐代:杜甫

【诗句】: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译文】:春天花草丰茂,丽春花开得最好。

4.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

【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译文】: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5. 《塞下曲·其一》唐代:李益

【诗句】: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译文】: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

6. 《春草》 唐 :唐彦谦

【诗句】: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译文】:茂盛的春草总要催人回家,春风吹绿小草又过了一年了!

7.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诗句】: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译文】: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8. 《春望》 唐:杜甫

【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9. 《黄鹤楼》 唐 崔颢

【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译文】: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10. 《夏日题老将林亭》唐代:张蠙

【诗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译文】:墙头上细雨蒙蒙低垂着纤纤绿草,水面上微风回旋聚集着片片落花。

4.能够体现出“小草精神”的古诗有哪些

能够体现出“小草精神”的古诗有:

1.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轼 《立春偶成》

4.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5.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的《山中送别》

诗句释义:

1.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释义:在猛烈的大风中,才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别出谁是忠臣。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 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怀有仁爱。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3.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轼 《立春偶成》

释义: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

4.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释义: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5.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的《山中送别》

释义:在山中送走了我的友人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门。 待到明年春草绿的时候, 友人呀你还能不能回来呢?

5.体现小草精神的古诗

体现小草精神的古诗: 1、《赠萧瑀》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赠萧瑀》: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

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