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 和 须 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古诗里一般都是用 须
“须”和“需”是同音近义词。而且,它们可构成完全相同的词组,如“须要”和“需要”,“必须”和“必需”,意义极其接近。
(1) “须”字语意偏重必须,着重事理上情理上的必要,或者强调一定要。以“须”组成“必须”,后面常常连接动词或动性较强的词语。比如,“黄先生必须去”;“曹小姐必须努力钻研”。“须”或“必须”还有若干否定式词语,“毋须”、“不须”、“不必”等。
(2) “需”字则偏重需求之意。以“需”组成“必需”,后面连接的多是名词类词语,甚至它本身可做词。比如,“这是生活必需品”,“诊脉是中医看病所必需的……”但它一般不可用“毋需”、“无需”、“不需”否定。
(3)这两者组成“须要”和“需要”的话,意义更加接近。只是前者偏重一定,后者仍重需求。如“教师须要耐心教导学生”,“我们需要有关禽流感的明确指引”。 从两字不可同样组合的词语来做区分,也有助于认识它们。如,只可“需求”,不可“须求”;“须知”正确,“需知”错误。
2.运用古诗句
1.小东是个贪玩的孩子,六年级了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会这样用学过的古诗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当小芳浪费粮食时,妈妈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教育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春节到了,可是叔叔还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过年,我会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数学题。他们用一种方法算,怎么也做不出来,换了一种方法,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明说;”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相近。
3.诗词知多少,把古诗的前后句用线连起来,要留清白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关于忍耐的古诗句
《忆远曲》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忆远曲,郎身不远郎心远。沙随郎饭俱在匙,
郎意看沙那比饭。水中书字无字痕,君心暗画谁会君。
况妾事姑姑进止,身去门前同万里。一家尽是郎腹心,
妾似生来无两耳。妾身何足言,听妾私劝君。
君今夜夜醉何处,姑来伴妾自闭门。嫁夫恨不早,
养儿将备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为郎求娶妾。
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
《满庭芳 忍忍忍》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刃下挑心,心头插刃,认来堪作良因。无明降住,有辱不生嗔。忆昔清河公艺,尚垂涕、书此和亲。无争士,常行大善,不敢暂伤神。人猜泥捏塑,逢刀坦坦,遇药申申。便是非不辩,强弱无论。师父重阳教我,消烟火、悟假修真。常忍耐,触来勿竞,端的做仙人。
《呈江主簿及茗源诸公》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
天知人弃终从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嘘。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