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城 的诗句
带“城”字的诗词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杜甫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李白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 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白居易 山路偶兴
筋力未全衰,仆马不至弱。
又多山水趣,心赏非寂寞。
扪萝上烟岭,蹋石穿云壑。
谷鸟晚仍啼,洞花秋不落。
提笼复携榼,遇胜时停泊。
泉憩茶数瓯,岚行酒一酌。
独吟还独啸,此兴殊未恶。
假使在城时,终年有何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高启则在< >中描写草场门西边的石头城的诗句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著明文学家.2.钟山句:钟山即紫金山.3.欲破句:本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4.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5.城南台:即雨花台.6.坐觉:自然而觉.7.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8.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9.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10.萧萧:冷落,凄清.11.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务,致力,从事.12.我幸句:圣人,指朱元璋.[评析]: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如今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无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