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中“可”字的一词多义

可:(1) (会意。

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

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2) 许可;同意;准许 [approve;permit;allow]可,许可也。——《广韵》去不我可。

——《诗·小雅·何人斯》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陈寿《隆中对》(3)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4) 能够;可以 [can;may]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可与俱。

——《史记·魏公子列传》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可治。

——汉· 贾谊《论积贮疏》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下》(与通“欤”。)可不可乎?——明·宋濂《看松庵记》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5) 又如:可刚可柔(可以强硬可以温和。指刚柔并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胜(岂能忍受)(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可爱者甚藩。

——宋· 周敦颐《爱莲说》(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观(值得观览,有观览的价值);可矜(值得怜悯);可堪(那堪,怎堪);可怜相(值得怜悯的样子)(8) 相称;适合 [accord with]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9) 又如:可体(合身);可手(合手,称手);可式(正合适);可愿(符合愿望的事;符合愿望);可意种(如意的人)(10) 适合于…(如人意、人心) [make]。

如:可人意(使人满意、喜爱);可疑(令人怀疑);可儿(趁人心意的人儿);可伤(使人悲伤);可怜见(使人生爱怜之情;可怜);可噩(亦作“可愕”。使人惊讶)(11) 应当,应该 [should]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

——《史记·陈丞相世家》(12) 又如:可要(应该,须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须知)(13) 病痊愈 [recover (from an illness)]只见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

——《水浒传》〈形〉(1) 善,好 [good]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2) 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correct;right]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

——《韩非子》(3) 适当[appropriate;due;fit][驴]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4) 又如:可式(安放得当);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适);可道(可真是,正是)(5) 满的 [full]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出来。

——《儿女英雄传》〈副〉(1) 可是;却 [but]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意思是,可是怎么竟混淆了坏人和好人?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 元· 关汉卿《窦娥冤》(2) 又如:劳动艰苦,可大家干劲十足(3) 大约、近似 [about]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可值千万余。——《乐府诗集·陌上桑》(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余人(5) 就,便 [at once;right away]。

如:可便(便,就)(6) 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 [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听过他杀过人?(7) 岂,难道 [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

如:可不(岂不;岂不是);可不道(岂不知,岂不闻);可不的(岂不是)(8) 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9) 又如:可动人了;人可多了(10) 表示久望而获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们等了你好久,你可回来了(11) 无义。

语助词我孩儿安心,省可烦恼!——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12) 表被动的助动词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3) 另见 kè。

2.当在古文中的一词多义“当”字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dāng①对着;面对.《木兰诗》“~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②在;处在.《石钟山记》:“有大石~中流.”③在;在……时候(地方).《兰亭集序》:其欣于所遇,晢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④担当;担任.《陈情表》:“猥以微贱,侍东宫.”⑤承担;承受.《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罪愆.”⑥忍受.《水浒传》:“四下里无半点去彩,其实那热不可~.”⑦执掌;主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后序》:“北邀~国者相见.”⑧相当;对等.司马迁《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⑨判决;判罪.《史记?李将军列传》:“吏~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赎为庶人.”⑩抵敌;抵挡.《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操者.”⑾遮挡;遮蔽.《项脊轩志》“垣墙周庭,南日.”⑿应当;应该.《陈情表》:“臣生~陨首,结草.”⒀会;将会.《孔雀东南飞》:“卿~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赤壁之战》:“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续发人众.”⒁要;将要;就要.《书博鸡者事》:“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焚汝庐,戕汝家矣!”⒂指过去的某一时间.《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dàng①合适恰当.《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兮.”《采草药》:“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②适合;适应.《促织》:“将无献公堂,惴惴恐不~意.”《芙蕖》:“群葩~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③当作.《战国策?齐策》:“安步以~车.”《智取生辰纲》:“你端的不把人~人.”④抵押.《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⑤用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抽衣~药钱.”⑥抵得上;够得上.《游黄山记》:“因念黄山~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⑦本(地);同(一天).《智取生辰纲》: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⑧器物的底部.《韩子非?外储说右上》:“尝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可以盛水乎?’”tǎng通“倘”.如果.《荀子?君子》:“先祖~贤,后子孙必显.”【当路】⒈当权.⒉拦路.。

3.古文中的一词多义“为”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4.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要15组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

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

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以上四种情况,是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

大量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的存在,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

2,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之义,这个意思与“无”、“虑”二字毫无关系,不能拆开来讲。

3,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词多义现象。

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个多义词的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便轻易拿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文释,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我们要有意识地作好知识积累和整理工作。

我们的教科书中,每篇文言课文后面都有这方便的练习题,这是帮助我们作积累和整理工作,必须认真完成,千万不可忽视。词义积累多了,遇到多义词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义项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每个词都有它本来的意思,即本义。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新产生的意义就是它的引申意义。如:“妻”,古义就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今义则是指男子的配偶。

“孙”,古义表示我的儿子的儿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传,今义则指儿子的儿子。 4,要注意通假字现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阅读就越困难。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多读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识的积累工作。 二,学习文言虚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

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果把虚词理解错了,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便的问题。

1,分清实词和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

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又如,“之”的基本意义是“往”,后来虚化为代词、助词、语气词等,成为用得最多的虚词。

相当。

5.一字多义

或⒈也许。〈表〉不肯定,选择

⒉有人。有的人

为 <;动>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⒈做,干: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

⒊看成,当作

⒋充当,担任,治理

⒌成,变成

⒍是

⒎被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

为(为、为)wèi

⒈给,替

⒉〈表〉目的

⒊向,对

⒋帮助,卫护

之 ⒈到,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

⒍文言虚词

⒈结实,坚硬,牢靠

⒉坚定,不变动

⒊坚持,执拗

⒋鄙陋

⒌原来,本来

⒍[固然]连词。

①〈表〉先承认某事实、情况,以引起下文转折

②〈表〉既承认这,也不否定那

③〈表〉先承认原来的,而后面又要否定

①〈古〉你;你的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行háng

⒈排,队列

⒉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

⒊职业

⒋某些商店或营业性机构

⒌量词。成行的

⒍[行家]精通某项事务的人。

⒎[行市]商品的一般价格。

⒏见xíng。

行xíng

⒈走

⒉跟出行有关的

⒊做,办事,活动,举动

⒋品质,品德

⒌将要

⒍可以

⒎能干

⒏流通,传递

⒐流动的,临时的

⒑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

⒒[行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

⒓[行头]演旧戏时穿戴的衣帽等。

⒔[行李]外出人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⒕[行政]

①行使国家权力的

②有关行政事务的

行hàng 1.刚强貌。参见”行行”。 2.见”树行子”。

行héng 1.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参见”行望”﹑”道行”。

也yě

⒈副词。

①〈表〉同样,并行等

②〈表〉加强语气。常跟”再”、”连”、”一点”等连用

③〈表〉转折或让步。常跟”虽然”、”即使”等连用

④〈表〉委婉或无可奈何

⒉文言助词。

①在句末。〈表〉判断或肯定

②在句末。〈表〉疑问或感叹

③在句中。〈表〉停顿

⒊[也许]或许。〈表〉不很肯定

乃(乃、廼)nǎi

⒈你,你的

⒉于是,这才

⒊是,就是

⒋竟

⒌却

⒍只,仅

⒎[乃尔]如此

6.【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