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八阵图的古诗有哪些

1、《八阵图》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哭吕衡州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

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

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

雕鹗生难敌,沉檀死更香。儿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

雁起沙汀暗,云连海气黄。祝融峰上月,几照北人丧。

回雁峰前雁,春回尽却回。联行四人去,同葬一人来。

铙吹临江返,城池隔雾开。满船深夜哭,风棹楚猿哀。

杜预春秋癖,扬雄著述精。在时兼不语,终古定归名。

耒水波文细,湘江竹叶轻。平生思风月,潜寐若为情。

3、《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年代: 宋 作者: 王刚中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4、《八阵图》

年代: 宋 作者: 洪咨夔

负卦龟藏尾,鸣皋鹤引吭。

纵横中左右,奇正锐圆方。

石挟孤忠在,江输宿恨长。

无人同领会,搔首立斜阳。

5、《题长江图三绝》

年代: 宋 作者: 王柏

鱼腹江边八阵图,嶙峋於此岂良谟。

后来浪道长蛇势,用势还须烈丈夫。

6、《八阵图》

年代: 宋 作者: 苏泂

俨然云转与风回,故国人看但石堆。

犹有鬼神供职守,不移行列待将来。

2.八阵图的古诗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

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

遣恨失吞吴④。

【注释】

①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②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简析】

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情有独钟,这是他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不久,就诸葛亮遗迹所

作的一首怀古诗。《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传主“推演兵法,作八阵

图”,但对其遗址何在,众说不一。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

八阵图,由于这首杜诗而格外驰名。诗中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

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盖世功勋。与此相对应,他在长江

沙滩上摆下的八阵图,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了。八阵图乃是由天、地、

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

兵,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夏天洪水冲淹,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

因而有“江流石不转”之句,也象征着诸葛亮忠贞不渝和名垂千古。

但是把八阵图留在这里,作为刘备征吴败归的救援措施,实在不合诸

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因此它既是诸葛成名的历史见证,又留下

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遗恨。“遗恨失吞吴”一句,由于汉字的

多义性而出现解释上的分歧。《东坡志林》记载,苏轼曾梦见杜甫对

他说:“世人多误会吾《八阵图》诗,以为先主(刘备)、武侯(诸

葛亮)欲与关公报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

不当相图。晋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志。以此为恨耳。”杜甫借

八阵图思考着诸葛亮的功名与遗恨,苏轼借梦境来解读杜甫思考中的

谜,他们都在探究着历史上一个“有缺陷的辉煌”。

3.古诗《八阵图》的诗意

1、诗意

《八阵图》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2、《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4、创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5、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4.古诗《八阵图》的意思

古诗《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释义: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唐人绝句精华》:“江流”句,从句面看似写聚石不为水所冲激,实已含末句“恨”字之意。……“石不转”有恨不消之意,知此五字亦非空设。杜甫运思之细,命意之高,于此可见。

《诗境浅说续编》:武侯之志,征吴非所急也:乃北伐未成,而先主猇亭挫败,强邻未灭,剩有阵图遗石,动悲壮之江声。故少陵低徊江浦,感遗恨于吞吴,千载下如闻叹息声也。

《诗法易简录》:前题《武侯庙》,故写出武侯全部精神,此题《八阵图》,故只就阵图一节写其遗恨,作诗切题之法有如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阵图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