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点睛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点目《晋书•顾恺 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 目睛。

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七》:“《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张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 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 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宋•秦观《与李端叔游智 海用前韵》:“点目谁能化两龙,超然相见古人风。”清•钱谦益《新阡八 景诗•拂水回龙》:“虞山南戒一枝来,腾踊龙身万里回。

奔向马鞍鳞爪 去,点成乌目眼睛开。”清•孔尚任《写照歌赠李左民》:“淡礓打圈浓点 睛,笔墨之外有灵性。”

2.23课古诗词鱼歌子点睛中的意思

1、简述: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2、原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