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柔字的诗句
《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
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
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
前史殚妙词,后昆沉雅思。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
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
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
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
讨论穷义府,看核披经笥。大辨良难仰,小学终先匮。
闻道谅知荣,含毫孰忘愧。《蔷薇诗一首十八韵,呈东海侍郎徐铉》李从善 绿影复幽池,芳菲四月时。
管弦朝夕兴,组绣百千枝。盛引墙看遍,高烦架屡移。
露轻濡彩笔,蜂误拂吟髭。日照玲珑慢,风摇翡翠帷。
早红飘藓地,狂蔓挂蛛丝。嫩刺牵衣细,新条窣草垂。
晚香难暂舍,娇自态相窥。深浅分前后,荣华互盛衰。
尊前留客久,月下欲归迟。何处繁临砌,谁家密映篱。
绛罗房灿烂,碧玉叶参差。分得殷勤种,开来远近知。
晶荧歌袖袂,柔弱舞腰支。膏麝谁将比,庭萱自合嗤。
匀妆低水鉴,泣泪滴烟雨斯。画拟凭梁广,名宜亚楚姬。
寄君十八韵,思拙愧新奇。《赠别唐太师道袭》李建 丱岁便将为肘腋,二纪何曾离一日。
更深犹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伤物。今朝荣贵慰我心,双旌引向重城出。
褒斜旧地委勋贤,从此生灵永泰息。《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苏颋 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
孟孙家代宠,元女国朝封。柔轨题贞顺,闲规赋肃雍。
宁知落照尽,霜吹入悲松。《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苏颋 戏藻嘉鱼乐,栖梧见凤飞。
类从皆有召,声应乃无违。美价逢时出,奇才选众稀。
避堂贻后政,扫第发前几。出曳仙人履,还熏侍女衣。
省中何赫奕,庭际满芳菲。吏部端清鉴,丞郎肃紫机。
会心歌咏是,回迹宴言非。北寺邻玄阙,南城写翠微。
参差交隐见,仿佛接光辉。宾序尝柔德,刑孚已霁威。
巨源林下契,不速自同归。《仪坤庙乐章•金奏》徐彦伯 阴灵效祉,轩曜降精。
祥符淑气,庆集柔明。瑶俎既列,雕桐发声。
徽猷永远,比德皇英。《咏欧阳行周事》孟简 有客西北逐,驱马次太原。
太原有佳人,神艳照行云。座上转横波,流光注夫君。
夫君意荡漾,即日相交欢。定情非一词,结念誓青山。
生死不变易,中诚无间言。此为太学徒,彼属北府官。
中夜欲相从,严城限军门。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闻。
忽如陇头水,坐作东西分。惊离肠千结,滴泪眼双昏。
本达京师回,贺期相追攀。宿约始乖阻,彼忧已缠绵。
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纤手自整理,剪刀断其根。
柔情托侍儿,为我遗所欢。所欢使者来,侍儿因复前。
抆泪取遗寄,深诚祈为传。封来赠君子,愿言慰穷泉。
使者回复命,迟迟蓄悲酸。詹生喜言旋,倒履走迎门。
长跪听未毕,惊伤涕涟涟。不饮亦不食,哀心百千端。
襟情一夕空,精爽旦日残。哀哉浩然气,溃散归化元。
短生虽别离,长夜无阻难。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丈夫早通脱,巧笑安能干。防身本苦节,一去何由还。
后生莫沈迷,沈迷丧其真。《至日登乐游园》裴度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新桃行》张籍 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
高未出墙颠,蒿苋相凌摩。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试花。
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青蝉不来鸣,安得迅羽过。
常恶牵丝虫,蒙幂成网罗。顾托戏儿童,勿折吾柔柯。
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野居》张籍 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
端坐无馀思,弥乐古人书。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鱼。
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寒天白日短,檐下暖我躯。
四肢暂宽柔,中肠郁不舒。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
况复苦时节,览景独踟蹰。《城南》张籍 漾漾南涧水,来作曲池流。
言寻参差岛,晓榜轻盈舟。万绕不再止,千寻尽孤幽。
藻涩讶人重,萍分指鱼游。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輈。
曝鳖乱自坠,阴藤斜相钩。卧蒋黑米吐,翻芰紫角稠。
桥低竞俯偻,亭近闲夷犹。目为逐胜朗,手因掇芳柔。
渐喜游来极,忽疑归无由。气状虽可览,纤微谅难搜。
未听主人赏,徒爱清华秋。《留别贾舍人至二首》李白 大梁白云起,飘飖来南洲。
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鳌抃山海倾,四溟扬洪流。
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
不肯衔我去,哀鸣惭不周。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
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秋风吹胡霜,凋此檐下芳。
折芳怨岁晚,离别凄以伤。谬攀青琐贤,延我于北堂。
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劝此一杯酒,岂惟道。
2.古诗词中运用通感的句子
利用通感的诗句: 1、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附录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鉴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赏析】: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附录2、石柔的《绝句》赏析 绝 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轻黄==淡黄 飞球==杨树籽 1)诗人借扬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扬花,抒发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重点在旅愁、离情、意思相近即可.) ①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 ,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今译]我比那随风轻扬的杨花更飘忽不定,杨花的绝飞离散,仅仅忙一个春天. [赏析] “杨花”,杨树籽,表面具毛,状同柳絮,古人常以杨称柳,杨、柳通用,如司空图《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在古典诗词中,则用以表达某种愁绪,如北魏胡太后《杨白花》的“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韵》的“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诗人不仅把自己转徙流离的生涯和“飘荡”的杨花比,而且超出传统手法的窠臼,要同杨花比出个程度,在结构上递进一层,使其郁积于心的客愁乡情通过着力反衬,显得格外深切动人,从而取得从正面说难以获得的抒情效果.第二句,用点即点的手法收束全诗,至于何以要说“杨花只是一春忙”,这以后还有什么话未说,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间,由人猜想.。
3.带水字的诗句
元稹 《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 半缘修道半缘君.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12、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13、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州》)1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15、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1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18、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2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石柔的《绝句》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轻黄==淡黄 飞球==杨树籽 (1)诗人借扬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扬花,抒发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重点在旅愁、离情、意思相近即可.) ①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 ,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今译]我比那随风轻扬的杨花更飘忽不定,杨花的绝飞离散,仅仅忙一个春天. [赏析]“杨花”,杨树籽,表面具毛,状同柳絮,古人常以杨称柳,杨、柳通用,如司空图《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在古典诗词中,则用以表达某种愁绪,如北魏胡太后《杨白花》的“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韵》的“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诗人不仅把自己转徙流离的生涯和“飘荡”的杨花比,而且超出传统手法的窠臼,要同杨花比出个程度,在结构上递进一层,使其郁积于心的客愁乡情通过着力反衬,显得格外深切动人,从而取得从正面说难以获得的抒情效果.第二句,用点即点的手法收束全诗,至于何以要说“杨花只是一春忙”,这以后还有什么话未说,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间,由人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