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关于花的古诗(带赏析)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菊花

唐朝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墨梅 【元】 王冕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吾(wú):我,自己。 (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5)池头:池边。头 :边上。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 (8)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9)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暂时想不到了

2.关于花的古诗,还有赏析啊

(一)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3.关于花的古诗(3首)要简单的赏析

南宋诗人 范成大《碧瓦》

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赏析 ——描写的是暮春景致:青色的瓦沿下,绣成的帘幕遮着此户人家的内堂,红色的栏杆一直延伸开来,往桥的那一方看去,溪水蜿蜒远去。此景生动地描绘了南宋的庭院人家的风物,可谓小桥流水,碧树清风。后两句一转前面的平和喜悦,杨柳无风便已花絮漫天,未曾下雨的梨树下却也满地落英。诗人借景抒情,饱含深情地暗喻当时朝廷已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希望南朝统治者不要再沉迷享乐,醉生梦死。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见一斑。

4.有关花 古诗 赏析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二、古诗词赏析方法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

志向、心愿,抒发对。

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

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

的不满,或对。

寄予。

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

5.关于花的古诗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茂盛的样子。灼灼:鲜明的样子。

诗经·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容:打扮。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然:燃。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栀子:栀实,可作黄色染料。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杜若:香草名。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宋·欧阳修《舞春风》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鸭头:形容春江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

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斗:比赛。

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桃蹊:桃树下的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句意谓:桃柳成荫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户户。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余霞:晚霞。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蘸水开:桃花拂着水面带水开放。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离披:花将谢的样子。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千尺雨;连天的细雨。

一路烟:水上弥漫着云烟。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碧桃:桃的变种,花重瓣。

和:伴随。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碧桃:仙桃。

栽和露:伴着玉露栽种。数:辈。

宋·秦观《虞美人》 2、梅花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迥临:远离。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著:开。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不禁:经受不住。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两句写早梅开放。

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唐·齐己《早梅》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腊后:进入腊月之后。

腊月是阴历的十二月。东风:春风,这里指春天。

信:信使。宋·晏殊《蝶恋花》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信:消息,征兆。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宋·晏几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晏几道《临江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清幽的香气,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姿态。

意谓迟开的梅花虽故作桃杏之色,却仍保持着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态。宋·苏轼《红梅》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宋·周邦彦《玉烛新》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江南信:春天到来的消息。梅破:梅花开放。

宋·黄庭坚《虞美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诗境:富有诗意的地方。

物华:美丽的景物。应酬:指眼睛看不过来。

宋·张道洽《岭梅》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或。

6.有关花 古诗 赏析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二、古诗词赏析方法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

志向、心愿,抒发对。

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

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

的不满,或对。

寄予。

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

7.描写花的诗句和赏析,越多越好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写的。诗中的黄四娘家在四川的成都,诗中写到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千万朵硕大的鲜花把枝条都压弯了,花丛中成千上万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嬉闹玩耍,久久不愿离开,自由自在、漂亮娇美的黄莺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声,真是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

大林寺桃花①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绘大林寺的风景,曾说:“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这首小诗即是通过荒野小寺中,桃树开花时节的异常来显示此地春天的姗姗来迟。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可是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都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传达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小诗与游记浑然一体,风格隽永,耐人寻味。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他这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8.关于花的古诗(5首)

关于花的古诗:

1、北宋王安石《梅花》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宋代苏轼《海棠》

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3、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4、南宋郑思肖《寒菊》

原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5、北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原文: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译文:

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9.5句带花唐诗的诗句鉴赏

1.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虞世南 《咏风》)

赏析:诗人通过写歌、影、香,巧妙地运用听觉、嗅觉和视觉,让人真正感觉到了风的存在。

2.解落三秋夜,能开二月花。 (李侨 《风》)

赏析:这首诗妙在句句写风,简直是呼之欲出,却又无一“风”字留在字里行间。

3.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 《边词》)

赏析:写边地的荒冷,,流露出的感情却是对景色的欣赏,也蕴涵着对长安的怀念。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赏析:诗人捕捉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一个镜头,而爱春、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全诗明朗自然,浑然一体,表现了一种超然的韵致。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描写了美丽、平静的田园生活和宾主之间的纯真友谊。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