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律首句仄起平收式

律绝诗是构成近体诗的两大基本要素,就其句型而言只有“仄起”、“平起”两种,以每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为标准。一句中的第二个字为平声字即为“平起”,反之,为“仄起”。就其句式来说则只有四种基本句式,而七言绝律更像是在五言绝律诗的每句头上加两字,也就是加上一顿:“1、五绝五律基本句式–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2、七绝七律基本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无论绝句还是律诗,都有首句用韵,或称入韵的变体,从而构成五七言律绝诗按首句情况归纳出的共计十六种用得最多的体式,这十六种体式即形成了标准体式,在此基础上的某些变体则属于拗体句、律变体,除拗句有人使用外,一般律变体很少人用。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利用每句的最后一字的平仄引入一个专用名–“收”或“受”,最后一字为平叫“平收”,反之“仄收”。

详细请参:/f?kz=95635886

2.怎样看一首古诗是仄起平收

以今音来讲,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古音来讲,平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为仄。今音就是取消了入声。

平仄是近体诗的要求,就是自唐以后的格律诗。有三种形式:律诗、绝句、排律。

近体诗五七言只有四种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看第二字,“收”看尾字。便知道是什么起什么收了。

实例说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便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西”古音入声为仄),便是平起仄收式。

135不论,就是第一第三第五字是可平可仄的;246分明,就是第二第四第六字平仄是固定格式。所以虽然第一字的窗是平声我们也不能看的,只看第二字含字是平声便知是平起句。

比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一、出古音为仄),我们通过看第二字和尾字就可判定是平起平收句。

3.七言律诗的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4.律诗中讲的仄起平收式的仄起指的是第一句的第一个字吗

楼主你没有看仔细。

你可以再百科一下“孤平”的定义,我帮你原文摘过来: 孤平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

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

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其实说的很清楚了,孤平的定义只专用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里,其他句型是不适用的。

只有“平平仄仄平”句型才会出现孤平出律,其他任何一种句型都没有“孤平”出律,即便那一句符合“韵脚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的条件。

5.何为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又称为“入韵仄起式”。就是说,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仄起),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入韵)。这种格式又叫“入韵仄起式”。

不是所有的律诗都是仄起平收。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也有四种: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其基本格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甲)(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乙)(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丙)(平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丁)(仄起平收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