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食夜古诗的注音
《寒食夜》 ——唐·白居易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寒食夜》 ——唐·韩偓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 《寒食夜》 ——宋·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寒食夜》 ——唐·白居易 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 抱膝思量何事在?痴男呆女唤秋千. 《寒食夜》 ——唐·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寒食夜》 ——唐·元稹 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 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
2.有拼音的古诗《寒食》
hán shí 寒食 hán hóng 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食东风御柳斜 。
rì m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u 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 。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3.寒食 古诗作者的读音
《寒食》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读音:hán hóng
寒食hán shí
chūn chéng wú chǔ bù fēi huā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翃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姓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官至驾部郎中。
在大历十才子里,韩翃和李益也许是最著名的两个。这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文学造诣,而因为他俩都是传奇里的有名角色。见《太平广记》卷肆捌伍许尧佐《柳氏传》。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4.寒食的诗句加拼音
hán shí寒食táng hán hóng唐 韩翃chūn chéng wú chǔ bù fēi huā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而成立的,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寒食 古诗作者的读音
作者是:“韩翃”读:【hán hóng】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6.寒食古诗作者的读音
古诗《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hán hóng)。
原文: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作者简介: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