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中国古典诗词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被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和追求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本质、思想感情在精神状态上的集中反映。

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攒下”的精神财富。如何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的作用,是百姓非常关心的大事。中华民族精神是立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培育和滋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与国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培育着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它不但可以转变为巨大的物质技术力量,还可使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是深深熔铸在人民心中的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潜移默化,比如“散”,就是把主观意图散在若干细小的事物之中,情节之中;还有“渗”,即把主要目的渗透在若干活动的细节之中;又如“糅”、“恒”、“暗”,可以将主要精神糅进若干过程之中,将工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把主要要求融化在若干常被人熟视无睹的工作之中。潜移默化能做到润物无声、渗物无痕、耳濡目染、跬步前进、不知不觉、点滴渗漏,集小成为大成。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堪称最伟大的民族。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她勤劳勇敢的人民,壮丽秀美的山河,更在于她孕育了对人类文明曾经发生深刻影响并将永远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带有精神的诗词

《南歌子·绀绾双蟠髻》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临江仙·谁道东阳都瘦损》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鹧鸪天·倾盖相逢汝水滨》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倾盖相逢汝水滨。须知见面过闻名。马头虽去无千里,酒盏才倾且百分。

嗟得失,一微尘。莫教冰炭损精神。北扉西禁须公等,金榜当年第一人。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毛滂

月样婵娟雪样清,索强先占百花春。於中烛底好精神。

多恨肌肤元自瘦,半残妆粉不忺匀。十分全似那人人。

《西江月·琴上金星正照》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琴上金星正照,砚中瞿鸟眼相青。闲来自觉有精神。心海风恬浪静。

且喜面前花好,更听林外莺新。瓮头清辣洞庭春。醉里徐行路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赠王山人》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餐霞善养身。

夜后不闻龟喘息,秋来唯长鹤精神。

容颜尽怪长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

贵重荣华轻寿命,知君闷见世间人。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

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

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

《蔷薇花》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石家锦障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版筑求贤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圣主求贤按画图,顷将天秩界胥徙。

精神不是能玄会,颜色安知非滥竽。

3.唐诗人文精神

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文学中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就是诗。

中国文人很看重“诗”。古人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即使是穿着粗布或者说土布的平民百姓,也会因为他饱读诗书而显得气度不凡。

这既表达中国传统文人对丰厚学识的自信,也说明华美诗文对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唐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最为辉煌历史时期最为辉煌的文学经典,我们常说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唐诗的兴盛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说唐诗中也蕴含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今天,我讲的正是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 如果在座的人们对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一些关注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学术界,可以说并不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作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

很多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不是很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强调人如何完善的问题。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人讲:“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等等这些都是谈人如何完善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把人文精神局限于西方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类便不会停止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把握。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人文主义通常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但是文艺复兴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却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扬,渐渐就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形成了所谓科学主义。进而要求人文学、社会学都得效法科学,成为科学。

这样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或者说认为人只是一个DNA的容器,你别以为自己了不起,性格命运、生死成败都是由早就决定好了的,人的奋斗变得徒劳,人的价值变得低廉。

正是这种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文、教育、环保、道德等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因素被不断地边缘化。

而在我们的大学里,传授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学科也不仅遭到功利主义自下而上的威胁,也受到专业化由上而下的威胁,而不断地边缘化。这表明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文精神是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

在这里我可以引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从原始人类社会到现代,我们的自然科学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仍然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然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并不能说是遵循了同样勇往直前的轨迹。

那么,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讲,我们如何来看待人文精神呢?在去除了现代社会所谓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原始社会,按照其一定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制度,我们说人类生活仍然能够进行。但反过来,如果去除由人性所约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即使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将会立即崩溃。

这所以说,人文精神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人类永远不得不在追求明天的发展和寻找永恒的人性中前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常讲“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落后我们只是挨打,但如果文化落后呢?我们会怎样?可以说但凡一个国家强盛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在起作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内涵。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虽然有其自己的基础和美国的援助,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文化内涵决定的民族禀性在深层次上起的作用。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然而,我们说任何好的传统文化都需要被继承才不至于消亡。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发展理性,同时也包括培养人性。它的任务是让自己的毕业生成为高品质的人,培养我们社会所需的性格与智力贵族,也就是我们国家常说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

这样一来就不能仅仅以职业出路为教育目标,或者说读书只是。

4.关于执着精神的古诗作业,谢谢

墨梅 (版本一)墨梅•王冕(元) (版本二)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边树,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只流清气满乾坤. 目前小学通用(版本二).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a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an)坤(kun)]指天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体现了作者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执著 竹石 (清)郑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qiān mó wàn jī huán jiān jìng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rèn ěr dōng xīn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坚信虽然前路障碍很多,但终会有施展才华的时候.表现了乐观向上,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之坚定溢于言表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体裁:七言律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表现虽老犹少的精神的古诗词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浣溪沙》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作品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品注释 ①蕲(音qi)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布谷鸟. ④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⑤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作品译文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这首词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景物自然、清新,环境幽美.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尾句以声衬托静,一反前两句的明丽之景与愉悦心情,烘托出“凄冷”的氛围.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突出了诗人虽老犹少的精神状态;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